首页> 全词> 【古词】《濒湖脉学》原文及翻译

【古词】《濒湖脉学》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11-20 16:03:15

【古词】《濒湖脉学》原文及翻译

《濒湖脉学》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脉学经典,系统总结了中医脉诊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整理其序言部分的韵文,解读其中蕴含的医学哲理与文学价值。

原文

《濒湖脉学·序》

明·李时珍

脉为医门第一诀,

三指禅机万病雪。

欲知死生凭指下,

须向轩岐问真说。

译文

脉诊是医术中最关键的诀窍,

三根手指蕴含禅机能化解万病。

想要预判生死全凭指尖感应,

必须向黄帝岐伯求取真传。

注释

脉为医门第一诀:强调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核心地位。"诀"指关键技法。

三指禅机:中医切脉用食、中、无名三指,此处将诊脉比作参禅悟道。

轩岐:轩辕黄帝与岐伯,代指《黄帝内经》的医学正统。

万病雪:比喻脉诊如冰雪消融般化解疾病。"雪"作动词用。

创作背景

李时珍晚年隐居湖北蕲春濒湖,结合60年行医经验撰写此书。明代中期医学流派纷争,李氏主张回归《内经》传统,此序以诗明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四句七言古诗,前两句论脉诊价值,后两句溯医学本源。

2. 语言特色:医学术语与文学意象结合,"禅机""雪"赋予专业内容诗意。

3. 思想内涵:体现"医易同源"观念,将诊脉提升至哲学境界。

4. 艺术手法:用黄帝岐伯典故强化权威性,动词"雪"字活用见巧思。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此诗以禅喻医,展现李时珍独特的医学观。将三指诊脉比作"禅机",暗示医者需超越技术层面,达到物我两忘的悟道境界。"万病雪"的比喻尤为精妙,既描摹脉象变化如冰雪消融的动态过程,又暗含"药到病除"的治疗理想。末句回归黄帝岐伯的医学正统,反映作者在明代医学乱象中坚守经典的学术立场。

范文二

诗中可见李时珍对脉诊的宗教式虔诚。首句"第一诀"的绝对化表述,与末句"问真说"的溯源诉求形成呼应,构建出完整的医学信仰体系。"凭指下"三字凸显触觉在诊断中的核心地位,这与现代医学依赖仪器形成有趣对比。全诗虽仅28字,却完整呈现了传统医学"以简驭繁"的思维特征。

关于《濒湖脉学》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作者。

关键字词:轩岐(xuān qí)、禅机(chán jī)、脉诀(mài jué)。

意象分析:"雪"字既喻病症消除,又暗指脉象清晰可辨。

知识全解:此诗反映明代医家"尊经复古"思潮,主张回归《黄帝内经》诊断传统。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禅机:__________

(2)轩岐:__________

答案:

(1)佛教术语,此处比喻诊脉的玄妙境界

(2)指黄帝与岐伯,代指《黄帝内经》医学传统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三指禅机万病雪"体现了怎样的医学观?

答案:体现中医"以简驭繁"的诊断理念,将复杂病症的判断凝聚于三指触觉,并赋予其哲学层面的参悟意义。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欲知死生凭指下"的语言表现力。

答案:七字中包含诊断行为的三个核心要素——预判(知)、对象(死生)、方法(指下),用词精准有力。"凭"字突出触觉的绝对可靠性,反映传统诊断学的自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