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珍珠囊》原文及翻译
《珍珠囊》是金代文学家李俊民的代表作,以精巧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本文将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解析,揭示其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原文
《珍珠囊》 金·李俊民
一粒灵丹一粒金,
金丹不解养凡心。
囊中自有长生药,
何必区区海上寻。
译文
每一粒灵丹都如黄金般珍贵,
但金丹无法滋养凡俗之心。
囊中本就藏有长生的妙药,
何必远赴海上苦苦追寻。
注释
灵丹(líng dān):道家修炼的仙药,象征超脱。
金丹(jīn dān):道教术语,指通过炼丹术提炼的长生之药。
凡心(fán xīn):世俗欲望,与修道之心相对。
长生药(cháng shēng yào):暗指内心的觉悟,非外物可求。
海上寻:典出秦始皇遣徐福东渡求仙,喻徒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李俊民生活在金末元初,战乱频仍,文人多寄情方外。此词借道家术语批判时人盲目求仙,主张返观内心。
作品解析
1. 结构:四句递进,前两句否定外丹,后两句点明真谛。
2. 语言:以“金丹”“长生药”对比,强化哲理性。
3. 思想:揭示修道在修心,讽刺舍本逐末的世风。
4. 艺术:意象浓缩,用典自然,言简意深。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珍珠囊》以“丹”喻世,堪称金代词坛的警世之作。开篇“灵丹”“金丹”并提,看似推崇,实则笔锋一转,“不解养凡心”直指其虚妄。后两句以“自有”“何必”形成张力,将求仙的荒诞与内心的丰足对举。全词以道家语破道家执,堪称反讽之妙笔。
范文二
李俊民此词深得“反常合道”之趣。世人求仙问药,他却断言“囊中自有长生药”。此“囊”非实物,而是心性修为。末句“海上寻”暗刺秦皇旧事,历史与现实叠映,使二十八字的小词兼具批判力度与哲学高度,堪称乱世中的清醒之音。
关于《珍珠囊》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灵丹(líng dān)、金丹(jīn dān)、凡心(fán xīn)。
文学常识:李俊民为金元之际“河汾诸老”之一,词风简峭。
意象分析:“海上寻”承载求仙典故,象征徒劳的外求。
思想主旨:强调内在修持高于外在追寻,具有禅道融合色彩。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区区”在词中的含义。
答案:形容微不足道,此处指徒劳的、无意义的。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囊中自有长生药”的深层含义。
答案:指出真正的“长生”源于内心觉悟,而非外物,体现道家“返观自性”的思想。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金丹不解养凡心”的艺术表现。
答案:以“金丹”与“凡心”的矛盾对立,揭示物质追求无法解决精神困境,语言凝练,哲理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