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词> 【古词】《医宗金鉴》原文及翻译

【古词】《医宗金鉴》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11-20 15:18:02

《医宗金鉴》原文及翻译:清代医学经典的文学呈现

《医宗金鉴》作为清代官方医学典籍,其序言部分以骈文写成,兼具医学价值与文学审美。本文将呈现原文、白话翻译及文学解析,展现古典医学文献的独特魅力。

原文

《御纂医宗金鉴·序》
(清)吴谦等

朕闻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译文

我听说上古圣人教导百姓时,都强调要按时回避虚邪贼风;保持内心平和淡泊,真气就会自然运行;精神内敛不散,疾病怎会产生?

因此心意安闲而欲望少,内心平静无所畏惧,身体劳作却不疲倦,气血运行顺畅,人人遵循本性,都能实现愿望。

注释

虚邪贼风:中医术语,指致病的外邪(xū xié zéi fēng)

恬惔:恬淡安静(tián dàn)

真气:人体本源之气(zhēn qì)

志闲:心志安闲(zhì xián)

形劳:身体劳作(xíng láo)

艺术表现:采用四六骈文体,通过对比句式阐述养生要旨,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医哲学。

创作背景

1742年由太医院判吴谦主编,乾隆皇帝钦定颁行。作为清代医学教科书,序言部分融合《黄帝内经》思想,以文学形式阐明医学理论,反映康乾时期官方医学的体系化建设。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骈散结合,先引《内经》典语,后作阐释发挥

2. 语言特色:保留"之乎者也"文言虚词,但句式相对通俗

3. 思想内涵:体现"治未病"预防医学观,强调精神调摄重于药物治疗

4. 艺术手法:运用排比、对仗修辞,使医学理论具韵律美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篇序言将深奥的医学理论转化为富有节奏的文学表达。"虚邪贼风"四字浓缩外感病源理论,"恬惔虚无"则概括精神修养要诀。骈文形式赋予医学教义庄严感,对仗句式如"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成认知上的二元对照。这种文学化处理使抽象医理变得可诵可记,展现了清代官方医学文献的独特编纂智慧。

范文二

文本透露出浓厚的道家养生思想。"精神内守"直接引自《庄子》,"各从其欲"暗合《道德经》"无为"理念。作者将道家哲学融入医学理论,通过"形劳而不倦"等辩证表述,展现中国传统医学"形神共养"的特色。文学形式成为承载医学哲理的容器,使实用性的医学典籍同时具备思想深度。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恬(tián)、惔(dàn)、贼(zéi)风

2. 文学常识:骈文特征、清代官修医书制度

3. 意象解析:"虚邪贼风"象征致病因素,"真气"代表生命能量

4. 核心思想:预防为主、精神调摄的养生观

5. 知识全解:与《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承继关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恬惔:__________

(2)内守:__________

答案:

(1)安静淡泊

(2)内敛不散

解析:需结合中医养生理论理解,不可简单对应现代汉语。

二、主旨理解

问:序言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念?

答:强调预防优于治疗,主张通过精神修养和生活方式调节来维护健康,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

解析:文本通过文学化表达,将《内经》养生理论系统化呈现。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医宗金鉴》序言与《黄帝内经》原文的语言差异

答案:《内经》多用问答体,语言古奥;《医宗金鉴》序言采用规整骈文,句式对称,在保留医理精髓的同时更注重文辞修饰,反映清代官方文献的典雅风格。

解析:两文本相隔千年,语言风格的差异体现医学文献的历史演变。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精神内守"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示例:在信息过载的当代,"精神内守"提示人们保持心理边界,避免过度消耗注意力,这与现代心理学强调的"正念"理念有相通之处。

解析:古典医学概念的现代诠释,需注意古今语境的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