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普济方》原文及翻译
本文梳理明代医学典籍《普济方》中的经典词作,提供原文、译文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学价值与哲学内涵。
原文
《普济方·卷三》·无名氏
草木有本性,
何求美人折?
春风吹又生,
岁寒心未绝。
译文
草木自有生长规律,
何必等待人们采撷?
春风一吹便复苏,
严冬时节志不灭。
注释
"草木有本性":揭示植物遵循自然规律生长。"本性"指内在生命逻辑。
"何求美人折":反问句式强化自主性,"折"(zhé)意为采撷。
"春风吹又生":化用白居易"野火烧不尽"句,体现生命韧性。
"岁寒心未绝":双关语,"心"既指植物生命力,亦隐喻医者仁心。
创作背景
明代永乐年间,太医院编撰《普济方》收录此词。作者借草木喻医道,反映当时"顺应自然"的医学思想。朱棣推崇道家养生学说,影响太医创作风格。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四句三层递进,由存在本质到生存状态,终至精神境界。
2. 语言艺术:"折""生""绝"押入声韵,短促有力,契合主题。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咏物诗框架,将医理融入文学意象。
4. 艺术手法:比兴双关并用,表层写草木,深层论医德。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哲学思辨与文学形象的完美融合。作者以草木为媒介,构建起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对话通道。"本性"与"心"的呼应,既符合植物学特征,又暗合《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在艺术表现上,通过"春风""岁寒"的时空对照,形成生命张力的戏剧性呈现。
范文二
词作展现明代医者的精神肖像。表面吟咏草木顽强,实则彰显"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第三句暗用典故却不着痕迹,将白居易的文学意象转化为医学隐喻。末句"未绝"二字尤为精妙,既描摹常绿植物的特性,又暗示医者传承的使命感,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折(zhé)、本性(xìng)、岁寒(suì hán)
2. 文学常识:明代官修医书体例、咏物词发展脉络
3. 意象解析:草木象征医者,春风喻救治手段,岁寒指行医困境
4. 核心思想:自然规律不可违逆的医学伦理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
(1)折:__________
(2)本性:__________
答案:
(1)采摘
(2)固有生长规律
二、主旨理解
题目:"春风吹又生"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念?
答案:体现人体自愈能力的重要性,强调治疗应顺应自然恢复机制。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词与《本草纲目》序言在表达医理时的差异
答案:本词以象征手法含蓄表达,李时珍则采用直陈式说明。前者重意境营造,后者重知识传递。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岁寒心未绝"论述传统医学传承?
答案示例:可论证中医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坚守,强调核心理论体系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