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词> 【古词】《神农本草经》原文及翻译

【古词】《神农本草经》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11-20 15:18:02

【古词】《神农本草经》原文及翻译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相传为上古神农氏所著,实际成书于汉代。本文整理其经典篇章的原文与白话译文,并附创作背景、逐句注释及艺术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医学典籍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原文

《神农本草经·序录》节选

(传)神农氏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

译文

上等药材一百二十种作为君药,主要滋养生命以顺应天道;

中等药材一百二十种作为臣药,主要调养性情以契合人道;

下等药材一百二十五种作为佐使药,主要治疗疾病以对应地道。

三类药材合计三百六十五种,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循环。

注释

君/臣/佐使:中药配伍理论术语。君药为主导,臣药为辅助,佐使药为引经报使。

养命/养性/治病: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药物分为预防、调理、治疗三级。

应天/应人/应地:反映"天人相应"哲学观,暗合《周易》三才之道。

三百六十五度:古代天文历法概念,此处以药材数量象征天道循环。

创作背景

东汉时期医学家托名神农整理先秦药学经验,将战国阴阳家思想与医药实践结合。当时黄老学说盛行,文本中"三才相应""君臣佐使"等概念,明显带有汉代学术融合特征。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总-分-总"框架,先分类说明再总结呼应,符合汉代经学文本范式。

2. 语言艺术:四言句式简洁庄重,"天-人-地"的递进式排比增强韵律感。

3. 思想内涵:将药物等级制度与宇宙秩序对应,体现汉代"天人感应"的哲学体系。

4. 历史价值:确立中药分类基础,其"三品分级"法影响后世本草学近两千年。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段序录以严整的数字对应展现古人"数术化"的思维特征。将药材数量刻意设定为365种,并非实际统计结果,而是通过数字象征实现"以数明天道"的认知方式。这种将经验知识纳入宇宙图式的做法,典型反映了汉代学术将具体学科与宏大哲学体系绑定的特点。在文学表现上,数字的精确性与概念的模糊性形成有趣张力。

范文二

文本中隐藏着深刻的权力隐喻。"君臣佐使"的等级划分,既是药学配伍原则,也是社会结构的投射。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与汉代"人分三等"的观念暗合。值得注意的是,养命的"上药"对应天道,治病的"下药"对应地道,这种价值取向揭示出早期中医更重视预防而非治疗的特质,与现代医学形成鲜明对比。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实为汉代集体创作;"三品分类法"影响深远;序录部分具有骈文特征。

关键字词:君药(主导药)、臣药(辅助药)、佐使(引经药);养性(调理身心);应地(契合地理特征)。

思想体系:天人相应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治未病理念。

数字象征:365种药材对应周天度数,体现"天人合一"宇宙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为君:__________

(2)应天:__________

答案:

(1)作为主导药物

(2)顺应天道规律

解析:需结合古代医药术语和哲学概念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反映了什么思想?

答案:反映古人将医药体系与天文历法相联系的宇宙观,体现"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

解析:数字的刻意安排是理解汉代学术特点的关键。

三、比较鉴赏

题目:《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在语言风格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均采用四言句式,具有经学文本特征;不同点:《本草经》侧重分类说明,《内经》多用问答体,文学性更强。

解析:同属医学经典,但文体功能不同导致表达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