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于谦《咏煤炭》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于谦《咏煤炭》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时间:2025-08-11 16:58:01

于谦《咏煤炭》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明代名臣于谦借煤炭喻己志,以质朴语言展现忠贞报国之思。本文解析其托物言志手法,梳理考试高频考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中家国情怀与艺术匠心。

《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从混沌大地中开采出乌黑的煤炭,它蕴藏着太阳般的温暖情意最深。

小小火苗能唤回浩荡春意,熊熊炉火可照亮沉沉黑夜。

钟鼎彝器原本依赖它的熔铸之力,铁石般坚贞的品格死后仍存。

只愿百姓都能饱暖,不辞辛苦离开深山老林。

注释

混沌:指天地未分时的状态,此处喻煤矿地层。

乌金:煤炭别称,强调其珍贵如金。

爝火(jué huǒ):小火把,典出《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鼎彝:古代青铜礼器,此处代指国家基业。

铁石心:化用明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喻刚正不阿的品性。

创作背景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力主抗敌保卫北京。此诗作于其任兵部尚书期间,借煤炭自喻,表达愿为国家燃尽生命的决心。明代采煤业兴盛,煤炭成为民生重要物资,这一意象选择极具时代特色。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四句写煤炭物理属性,后四句转向精神象征,形成由实入虚的递进。

2. 语言艺术:"浩浩""沉沉"叠词强化气势,"乌金""铁石"等喻体精准凝练。

3. 思想内核: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与煤炭燃烧特性完美融合,开创托物言志新境界。

4. 表现手法:双关运用巧妙,"阳和"既指热能,又喻仁政;"山林"既指产地,又暗喻隐士归宿。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以工业意象重构传统比兴。煤炭不再是简单的燃料,而成为驱散政治阴霾的象征。于谦将个人命运与苍生诉求捆绑,通过"铁石犹存死后心"的宣言,完成对士大夫精神品格的终极诠释。这种将民生意识注入咏物诗的写法,突破了唐宋以来单纯追求形似的窠臼。

范文二

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直抒胸臆,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遥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煤炭在诗中呈现三重身份:作为自然物的实用价值、作为喻体的象征意义、作为改革象征的时代符号。这种多层意蕴的叠加,使得短短八句既承载着士人理想,又折射出明代中叶手工业发展的社会图景。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爝(jué)火、鼎彝(yí)、混沌(hùn dùn)

文学常识:于谦为"景泰中兴"核心人物,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意象体系:煤炭象征奉献精神,与蜡烛、春蚕构成古典诗歌牺牲意象群

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双关修辞、虚实相生

思想主旨:反映儒家民本思想,体现"经世致用"的实学倾向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 :"鼎彝元赖生成力"如何体现咏物诗的象征性?

:以青铜器铸造需煤炭熔炼,隐喻国家兴盛依赖贤臣之力。

解析:将物理属性转化为政治寓言,体现"体物写志"的创作原则。

2. :诗中"阳和"一词有哪些深层含义?

:既指煤炭蕴含的热能,又喻指仁政的温暖,暗含作者政治理想。

解析:典型双关修辞,需结合明代仁宣之治的历史背景理解。

3. :尾联与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有何关联?

:均体现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但于谦更强调实践性。

解析:注意比较两代文人表达方式的差异,明代语言更趋质朴。

二、选择题

1. "爝火燃回春浩浩"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 夸张 B. 对比 C. 通感 D. 用典

答案:A

解析:小火苗与浩荡春意形成体量反差,突出煤炭能量。

2. 下列对于谦生平表述正确的是:

A. 嘉靖年间内阁首辅 B. 组织北京保卫战 C. 著有《震川文集》 D. 反对张居正改革

答案:B

解析:于谦主要活动在正统至景泰年间,曾力抗瓦剌保卫京师。

3. 本诗最核心的艺术特色是:

A. 含蓄委婉 B. 直抒胸臆 C. 托物言志 D. 以史喻今

答案:C

解析:全篇通过煤炭特性寄托政治抱负,符合咏物诗本质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