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本文解读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涵盖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分析,并附考试重点与模拟试题,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清代名作。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夕阳西下,离愁如浩荡江水般无边无际,
挥鞭东行,仿佛已至天涯尽头。
凋落的花瓣并非无情之物,
它化作春泥,仍将滋养新生的花朵。
注释
浩荡离愁:形容愁绪如江海般广阔深沉。“浩荡”(hào dàng)意为宏大无边。
吟鞭东指:挥鞭向东,暗指诗人辞官离京。“吟鞭”(yín biān)指诗人手中的马鞭。
落红:凋落的花,象征诗人自身遭遇。“红”(hóng)指代花朵。
春泥护花:化用自然现象,表达牺牲自我、培育新生的精神。
创作背景
1839年(己亥年),龚自珍因不满清廷腐败辞官南归,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本诗为第五首,既抒写离愁,亦暗含对家国的忧思与革新之志。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景抒情,后两句托物言志,转折自然。
2. 语言:以“浩荡”“天涯”等词强化空间感,用“落红”“春泥”的意象传递哲理。
3. 思想:表面写离愁,实则表达自我牺牲精神与对未来的期许。
4. 艺术特色:比喻新颖,将个人命运与自然规律结合,体现“经世致用”的文学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龚自珍以“落红”自喻,突破传统咏物诗的局限。诗中“浩荡离愁”与“春泥护花”形成强烈对比,既展现个人命运的苍凉,又揭示生命循环的永恒。这种“衰败中见新生”的辩证思维,反映了晚清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精神突围。
范文二
“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以动作写心理,堪称诗眼。诗人用马鞭的具象动作,抽象化地表现决绝的离愁。后两句更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世哲理,使全诗兼具杜甫的沉郁与李商隐的象征,构成独特的“龚式”诗风。
关于《己亥杂诗·其五》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与读音:浩荡(hào dàng)、吟鞭(yín biān)、落红(luò hóng)
文学常识:龚自珍为清代思想家,“经世致用”学派代表
意象分析:“白日斜”象征王朝没落,“春泥护花”喻革新精神
知识全解:本诗体现“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观,及“变易”哲学思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 问:“落红不是无情物”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拟人手法,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
解析:通过物我交融,强化牺牲精神的崇高感。
2. 问:诗中“天涯”有何深层含义?
答:既指地理上的遥远,也暗喻政治理想的破灭。
解析:双关语的使用,体现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3. 问: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在失意中仍坚持奉献的积极精神。
解析:末两句是理解主旨的关键,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二、选择题
1. 题干:“吟鞭东指”中的“吟”字主要指:
A. 歌唱 B. 叹息 C. 诗人身份 D. 马鞭声响
答案:C
解析:龚自珍常以“吟”自称,凸显文人特质。
2. 题干:下列意象中未体现革新思想的是:
A. 浩荡离愁 B. 落红 C. 春泥 D. 花
答案:A
解析:“浩荡离愁”仅渲染情绪,其余三者均含新陈代谢之意。
3. 题干:对诗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通篇直抒胸臆 B. 仅用白描手法 C. 哲理与抒情结合 D. 语言华丽繁复
答案:C
解析:后两句的哲理升华是本诗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