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秦观《鹊桥仙》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秦观《鹊桥仙》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时间:2025-08-11 16:53:34

秦观《鹊桥仙》原文解析与考试重点

本文解析北宋词人秦观的经典作品《鹊桥仙》,涵盖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并梳理考试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七夕词的独特魅力。

原文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变幻巧妙,流星传递着离愁,牛郎织女悄悄渡过遥远的银河。

在秋风白露的夜晚一次相逢,就胜过人间千万次相遇。

缠绵的情意如流水般温柔,相会的时光短暂如梦境,怎忍心回头看鹊桥归路。

若两人的感情真挚长久,又何须一定要日夜厮守。

注释

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出巧妙图案,暗指织女手艺精巧。"弄"字拟人化云彩。

飞星传恨:流星划过传递离愁。"恨"指牛郎织女长期分离的遗憾。

银汉迢迢:银河遥远辽阔。"迢迢"叠词强化空间阻隔感。

金风玉露:秋风与白露,借指七夕时节。"金""玉"突出珍贵纯洁。

忍顾鹊桥归路:不忍回头看鹊桥归途。"忍"字体现矛盾心理。

创作背景

秦观作此词时正值北宋元祐年间,因新旧党争被贬谪。词人借牛郎织女传说,既表达对真挚爱情的赞颂,也暗含自身政治失意中对坚守节操的期许。七夕题材在宋代文人笔下常被赋予新的哲理内涵。

作品解析

1. 结构布局:上阕写鹊桥相会的场景,下阕抒情议论,末句"两情若是久长时"为全词点睛之笔。

2. 语言特色:善用对仗与比喻,"纤云弄巧"与"飞星传恨"形成工对,"柔情似水"为明喻。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七夕词的哀怨基调,提出爱情贵在质量而非朝夕相处的独特见解。

4. 艺术手法: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感悟结合,意象选择精当,"金风玉露"营造出高洁意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秦观以"金风玉露"的纯净意象重构七夕传说。上阕"一相逢"与"人间无数"的强烈对比,颠覆了传统离别主题的悲情表达。下阕"柔情似水"的绵长与"佳期如梦"的短暂形成张力,最终以理性思考升华情感。"忍顾"二字凝练传递出既眷恋又豁达的复杂心绪,展现宋代文人词"化俗为雅"的典型特征。

范文二

词人通过时空转换实现情感递进。开篇从宏观的银河景象,聚焦到微观的相逢瞬间,再转入心理层面的"忍顾"挣扎。末句的议论看似平淡却蕴含深刻情感辩证法,将短暂的相会转化为永恒的精神契合。这种"以理节情"的表达方式,既保留婉约词的含蓄,又体现宋词哲理化的倾向,形成独特的"秦观体"风格。

关于《鹊桥仙》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纤云(xiān yún)、迢迢(tiáo tiáo)、忍顾(rěn gù)、朝朝暮暮(zhāo zhāo mù mù)

文学常识:秦观属"苏门四学士",此词为《淮海词》代表作,开创七夕词新境界

知识要点: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汉代形成完整故事

意象意境:"金风玉露"象征高洁爱情,"鹊桥"体现民间智慧与美好愿望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议论入词、化用典故而不露痕迹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金风玉露一相逢"中意象有何特殊含义?

答:"金风"指秋风,"玉露"指白露,二者象征高洁纯净的爱情,短暂相逢却价值永恒。

解析:意象选择体现作者审美取向,将自然现象人格化。

2、问: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心理描写特点

答:通过"忍"字展现既眷恋相聚又不敢回看的矛盾心理,强化离别之痛。

解析: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为下文的理性议论作铺垫。

3、问:末两句体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答:强调情感质量重于相处时间,突破传统相思主题,体现精神恋爱的崇高境界。

解析:此观点具有宋代文人特有的理性思辨色彩。

二、选择题

1、"银汉迢迢暗度"中"迢迢"的意思是:

A. 明亮闪烁

B. 遥远漫长

C. 波光粼粼

D. 幽深神秘

答案:B

解析:"迢迢"为叠词,形容银河的遥远辽阔。

2、下列不属于本词艺术特色的是:

A. 直抒胸臆的呐喊

B. 情景交融的描写

C. 议论与抒情结合

D. 典故的自然化用

答案:A

解析:本词以含蓄婉约见长,无直接呐喊式表达。

3、对"两情若是久长时"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肉体相伴的重要性

B. 否定短暂相聚的价值

C. 主张精神契合的永恒性

D. 批判世俗的爱情观念

答案:C

解析:此句体现的是超越时空的精神恋爱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