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围绕老舍先生的《草原》展开,通过多感官体验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与蒙汉情深。学生将掌握景物描写技巧,体会民族团结情感,并尝试仿写草原风光片段。
第一课时:初探草原的壮美画卷
一、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准确掌握"渲、勒"等12个生字,重点指导"襟、貌"等6个易错字的笔顺与结构
朗读感知:通过配乐朗读体会"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的画面感,标记3处最打动自己的景物描写
整体理解:运用"景物+感受"双线法概括课文内容,能说出草原风光特点和作者情感变化
二、教学过程
草原风光导入(10分钟)
沉浸式体验:播放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同时展示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全景图
互动提问:"听到音乐时你脑海中浮现什么画面?这些草原图片最震撼你的是什么?"
词语采集:引导学生用"辽阔""柔美""碧毯"等词描述感受,板书形成"草原词云"
字词越野赛(15分钟)
分组挑战:
A组通过"偏旁归类"学习"渲、襟"等衣部字,用黏土捏制字形
B组用"勒、鞭"等字创作游牧生活短剧,表演时大声读出相关词语
C组重点攻克"貌""羞",开展"你说笔顺我来写"的接力游戏
趣味评价:各组互评时要用课文中的词语赞美对方表现
朗读绘景(12分钟)
示范朗读:教师配乐朗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段落,突出重音和停顿
绘制批注: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天空、小丘、羊群等景物的描写语句
情景朗读:分角色朗读"骏马奔驰"与"静立不动"的对比段落,体会动静结合写法
课堂小结(3分钟)
填空总结:"草原的美,美在______(颜色/动静/线条),更美在______(作者感受)"
延伸思考:"如果给课文配插图,你会重点画哪部分?为什么?"
第二课时:品味蒙汉团结的深情
一、教学目标
文本理解:分析"迎客-相见-款待-联欢"场景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蒙汉情深"的内涵
情感共鸣: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民族团结的温暖,激发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写作训练:模仿"情景交融"写法,描写家乡一处景物并表达情感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对比引入(8分钟)
展示两组语句:
①"草原像无边的绿毯"(静景)
②"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动景)
思考讨论:"这两处描写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细节探秘(15分钟)
小组任务:
一组用表格对比"远迎"与"告别"时的动作、语言描写
二组表演"敬酒"场景,体会"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三组找出文中三次出现"情深"的句子,讨论情感层层递进的过程
分享点评:各组汇报后开展"最美细节"投票活动
写作工坊(14分钟)
写作支架:
"______的______(景物),就像______(比喻),让我想起______(情感)"
方法指导:
提醒学生观察景物的颜色、形态变化,写出独特感受
现场写作:选择校园一景进行10分钟片段练习
佳作共赏:投影展示优秀习作,开展"猜猜这是哪儿"的互动游戏
文化拓展(3分钟)
视频欣赏:播放现代草原那达慕大会盛况
情感升华:齐诵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含义
课后练习
写作任务(二选一):
《假如我是草原小导游》——用第一人称介绍草原风光与民俗
《老舍先生教我写景物》——分析课文写法并仿写片段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世界,用生动的文字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