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学第一课主题《科技强国》古诗解析与鉴赏
本文围绕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展开,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多维度解析,揭示诗中蕴含的治学精神与科技强国理念的古今呼应。
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求学竭尽全力,
年轻时用功到老方能成功。
书本知识终究浅薄,
真正理解必须亲身实践。
注释
无遗力:(wú yí lì)毫无保留地投入精力
少壮:(shào zhuàng)青年时期
工夫:(gōng fu)所费的时间与精力
绝知:(jué zhī)彻底理解
躬行:(gōng xíng)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
嘉定二年冬,81岁的陆游在山阴故居写下八首教子诗,此为第三首。当时南宋偏安一隅,陆游将收复中原的理想转化为对子孙的治学教诲,体现儒家"知行合一"思想。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总-分"式,前两句论积累,后两句重实践
2. "无遗力"与"要躬行"形成因果闭环,强化论证逻辑
3. 语言平实如话,却包含三层递进:勤奋-坚持-实践
4. 艺术特色上,以冬夜苦读场景切入,比兴手法自然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以教子诗的形式,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首句"无遗力"三字如凿刻,将古人治学的专注力具象化;次句通过时间跨度对比,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后两句的转折尤为精妙,从"纸上"到"躬行"的空间转换,暗合当代科技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核心要义。陆游在八百年前提出的实践论,恰与当今科技强国需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需求形成跨时空对话。
范文二
诗中隐藏着双重警示系统。表层是对治学方法的指导,深层则构建了认知模型:知识获取(学)—时间沉淀(思)—实践验证(行)。"终觉浅"的"觉"字包含个体认知局限性的洞察,与科技发展中"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难题形成隐喻关联。全诗28字浓缩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完整链条,这种高度凝练的智慧,对当代科技人才培养仍具镜鉴价值。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代表,存诗九千余首
核心意象:"冬夜"象征治学环境,"纸"代指理论知识
哲理考点:实践论、量变与质变关系、知行合一
易错字音:子聿(yù)、无遗(yí)力、躬(gōng)行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无遗力:__________
(2)绝知:__________
答案:
(1)毫无保留地投入精力
(2)彻底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后两句诗体现了怎样的学习方法论?
答案: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指出理论知识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化认知,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高度契合。
三、比较鉴赏
题目:本诗与朱熹《观书有感》在说理方式上有何异同?
答案:同:均采用日常生活意象说理。异:陆诗直陈观点,逻辑递进;朱诗借"方塘"隐喻,含蓄委婉。陆游强调人的能动性,朱熹侧重客观规律性。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少壮工夫老始成"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通过"少壮"与"老"的时间对比,形成张力;"工夫"与"成"的因果呼应,揭示厚积薄发的普遍规律。平实语言中蕴含深刻哲理。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科技创新,谈谈对"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解
答案示例:核心技术攻关不能仅靠文献研究,必须通过实验室验证、工程化测试等实践环节。如芯片制造需经历从设计到流片的完整实践链,印证"躬行"对科技创新的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