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王安石《梅花》原文和鉴赏

王安石《梅花》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22 09:00:02

王安石《梅花》原文和鉴赏

本文解析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五言绝句《梅花》,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展现其托物言志的深刻内涵与简练刚健的语言风格。

原文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望去知道不是白雪,因为隐约有幽香飘来。

注释

【数枝梅】“数枝”强调稀少,突出梅花孤傲之态。

【凌寒】“凌”读作líng,意为“逾越”,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暗香】幽微的香气,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典故,以嗅觉强化梅的含蓄美。

【雪】比喻梅花洁白,亦暗指环境严酷,反衬其坚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退居江宁(今南京)时期。变法受挫使其心境孤寂,但志向未改。梅花“凌寒独开”的形象,正是诗人孤高自守的写照。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转虚,由形到神,层次分明。

2. 语言:简练如白描,“独自”“暗香”等词含蓄有力。

3. 思想:借梅花表达在逆境中坚守高洁的志趣,兼具儒家刚毅与道家超脱。

4. 艺术特色:对比手法(梅与雪)、通感运用(视觉转嗅觉),增强画面感与哲理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孤傲与幽香的辩证

王安石笔下梅花,是孤绝与温润的统一体。“墙角数枝”写其位置偏僻,数量寥落,却以“凌寒”二字撑起铮铮铁骨。后两句巧妙转折,以“雪”为衬,点出梅虽似雪却非雪的本质差异——暗香。香气无形,却成为精神存在的确证。这种由外而内、由形到神的笔法,将物质世界的寒冷转化为精神世界的芬芳,堪称宋人咏物诗的典范。

范文二:政治家的物象投射

作为变法主导者,王安石屡遭政敌攻击,诗中“独自开”三字,实为政治孤独的隐喻。但诗人并未直抒愤懑,而是通过梅花与雪的辩证关系,表明心迹:虽被误解为冷酷如雪(变法手段),实则怀有济世热忱(暗香)。这种含蓄表达,既符合士大夫“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又暗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自信,展现了政治家诗人的独特气质。

关于《梅花》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凌(líng)寒、为(wèi)有。

2. 文学常识: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诗体现宋诗重理趣的特点。

3. 意象分析:梅象征坚贞,雪象征困境,暗香象征内在美德。

4. 意境特征:清冷中见生机,孤寂中含希望。

5. 哲理启示:外在环境与内在品质的辩证关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凌寒:__________

(2)为:__________

答案:

(1)冒着严寒

(2)因为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暗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暗香象征不张扬的内在美德,表达诗人虽处逆境仍坚守高洁志向的孤傲情怀。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安石《梅花》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意象的异同。

答案:同:均以梅喻己,表现孤高。异:王诗突出“暗香”的含蓄坚守,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更显悲壮决绝,反映南宋士人的殉道精神。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凌寒独自开”写一段关于逆境成长的议论。

答案示例:梅花于酷寒中绽放,恰似人在困境中淬炼品格。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仍持守理想,这种“凌寒”精神启示我们:真正的成长往往源于孤独中的坚持,而非顺境中的喧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