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和鉴赏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以寒雨孤山为背景,通过凝练的意象传递诗人高洁孤傲的情怀。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维度解析这首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作。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寒冷的夜雨笼罩江面,我来到吴地送别友人。
黎明时分目送远行,只见楚山孤立苍茫。
若洛阳亲友问起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如冰清玉洁的玉壶。
注释
【寒雨连江】寒雨:深秋冷雨;连江:雨水与江水相接,形容雨势绵密。
【楚山孤】楚山:镇江一带古属楚地;孤:既写山形独立,又暗喻诗人孤寂心境。
【冰心玉壶】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的化用,比喻品格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时任江宁丞。当时诗人因性格刚直屡遭贬谪,送别友人辛渐时,借玉壶冰心之喻表明心迹。芙蓉楼旧址在今江苏镇江,为六朝以来江南名楼。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言志,转折自然。"楚山孤"与"冰心"形成空间与心境的呼应。
2. 意象运用:"寒雨""孤山"营造凄清氛围,"玉壶冰心"的意象组合开创唐代诗歌新意境。
3. 情感表达:表面写送别,实则抒发政治失意中坚守高洁的情怀,含蓄深沉。
4. 语言艺术:末句炼字精妙,"冰""玉"双关,既指质地纯净,又暗喻品格坚贞。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送别场景升华为精神宣言。首联"寒雨连江"的迷蒙与"楚山孤"的苍劲形成张力,暗示诗人处境的孤危。后两句突破常规送别诗的套路,不诉离情而明心志。玉壶冰心的比喻源自六朝,但王昌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政治倾轧中保持人格独立。这种将个人遭际与道德追求相结合的写法,体现了盛唐士大夫的精神高度。
范文二
从艺术表现看,诗人善用空间转换实现情感递进。前两句由夜雨到平明,由江面到山形,视角从广阔到聚焦;后两句从江南到洛阳,从实景到虚写,完成地理到心理的跨越。"孤山"与"冰心"的意象呼应尤其精妙:山孤是外象,心清是内质,外内相映构成完整的人格写照。这种"以物见我"的手法,比直抒胸臆更具感染力,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诗家天子"的艺术功力。
关于《芙蓉楼送辛渐》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芙蓉(fú róng)、平明(黎明)、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文学常识】王昌龄属边塞诗派,与李白、王之涣并称"七绝圣手";此诗体裁为七言绝句
【艺术手法】借景抒情、比喻象征(玉壶冰心)、空间转换
【思想内涵】表现诗人遭贬后仍坚守高洁品格的精神追求
【名句鉴赏】"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历代称颂的君子人格写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平明:__________
(2)冰心:__________
答案:
(1)黎明时分
(2)比喻纯洁清明的心志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表达了诗人在政治挫折中依然保持高洁品格,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答案:王昌龄诗重在表明心志,借送别抒发个人操守;王维诗侧重表达对友人的深情牵挂,情感更为外露。
四、名句赏析
题目: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通过"寒""连"二字营造迷蒙凄清的意境,"夜入吴"暗示诗人辗转漂泊的处境,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