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鉴赏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18 12:15:01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和鉴赏

引导语: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以暮雨为背景,抒写送别友人的深沉情感,诗中意象凄清,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送别诗的典型风格。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诗。

原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译文

楚江笼罩在微雨之中,建业城传来傍晚的钟声。

帆影沉沉,显得格外沉重;飞鸟在暮色中缓缓远去。

海门深远,望不见尽头;江边的树木在雨雾中更显苍茫。

送别之情无限深沉,泪水沾湿衣襟,如同纷乱的雨丝。

注释

楚江:长江流经楚地的一段,此处泛指送别之地。

建业:今南京,唐代称建业,为江南重镇。

漠漠:形容雨雾迷蒙的样子。

冥冥:昏暗深远,形容天色阴沉。

海门:长江入海口,象征友人远行的方向。

散丝:细密的雨丝,比喻离别的泪水。

创作背景

韦应物曾任滁州、江州等地刺史,晚年退居苏州。此诗作于送别友人李胄之时,正值暮雨黄昏,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层次分明。

2. 语言:用词凝练,如“漠漠”“冥冥”渲染凄迷氛围。

3. 意象:暮雨、钟声、帆影、飞鸟等意象组合,烘托离别之愁。

4. 情感:尾联直抒胸臆,以“散丝”喻泪,强化哀伤之情。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韦应物此诗以暮雨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凄清的送别图景。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微雨与暮钟交织,奠定全诗低沉基调。颔联“帆来重”“鸟去迟”以动态景物反衬静态哀愁,笔法细腻。颈联拓展空间,海门深远、浦树含滋,暗示友人前路渺茫。尾联直抒胸臆,泪如雨丝,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情景相生,语言含蓄而情感深沉,堪称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范文二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象的巧妙运用。诗人选取“暮雨”“钟声”“帆影”等典型意象,营造出浓郁的离别氛围。尤其是“沾襟比散丝”一句,将无形泪水比作有形雨丝,化抽象情感为具体画面,极具感染力。此外,诗中空间由近及远,从楚江到海门,再回归到眼前泪襟,结构严谨而富有张力。韦应物以简淡之笔写深挚之情,体现了其诗歌“高雅闲淡”的独特风格。

关于《赋得暮雨送李胄》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漠漠(mò mò,形容雨雾迷蒙)、冥冥(míng míng,昏暗)、海门(长江入海口)、散丝(细密的雨丝)。

2. 文学常识:韦应物为中唐诗人,诗风清淡自然,与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韦柳”。

3. 知识要点:此诗为五言律诗,押平声支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4. 意象意境:暮雨、钟声、帆影等意象共同构成凄清苍茫的离别意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漠漠:__________

(2)冥冥: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雨雾迷蒙的样子

(2)昏暗深远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深沉的离愁别绪,泪水如雨丝般纷乱,情感真挚动人。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的艺术表现。

答案:这两句通过“帆来重”“鸟去迟”的细节描写,以沉重迟缓的动态反衬离别的凝重心情,同时“漠漠”“冥冥”叠词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朦胧感和情感的压抑感。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分析送别诗的情感表达特点。

答案:送别诗常借景物渲染离愁,如本诗以暮雨、泪丝比喻哀伤,化抽象情感为具体意象,使离别之痛更加可感。这种手法在唐代送别诗中尤为常见,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亦是以酒寄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