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和鉴赏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15 10:30:02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原文和鉴赏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五言绝句《送灵澈上人》,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创作背景,揭示诗中隐逸之思与禅意交融的独特意境,并提供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分析。

原文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掩映着古寺,

悠远的钟声在傍晚回荡。

你背着斗笠披一身斜阳,

独自向青山深处归去。

注释

苍苍:深青色,形容竹林茂密幽深。

杳杳(yǎo):悠远隐约的样子,钟声余韵绵长。

荷笠:背着斗笠,"荷"为动词,读作hè。

独归远:僧人独行渐远的画面,暗含超脱尘世之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年间,刘长卿因刚直被贬,辗转江南。灵澈上人是当时著名诗僧,二人交往密切。诗中送别场景实为刘长卿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投射。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态,由景及人,层次分明。

2. 语言:"苍苍""杳東"叠词增强音韵美,"带斜阳"的"带"字化静为动。

3. 思想:通过僧人归山意象,表达对世俗的疏离与禅境的追慕。

4. 艺术特色:水墨画般的构图,留白处尽显空灵禅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钟声晚"与"独归远"形成时空交响。钟声是佛门象征,穿透暮色指引归途;"独归"则强化僧人超然姿态。刘长卿以旁观者视角,将自身宦海浮沉的感慨,转化为对方外生活的诗意礼赞。末句青山意象,既是实景又是精神彼岸的隐喻。

范文二

四个意象群构建出完整的禅意空间:竹林寺为修行场所,钟声象征佛法,斜阳暗示无常,青山指向永恒。全诗20字中,动词仅"带""归"两处,却通过"苍苍""杳杳"的叠词渲染,让静态景物产生流动感。这种以少胜多的笔法,正是盛唐山水诗向中唐禅诗过渡的典型例证。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杳(yǎo) 荷(hè)

2. 文学常识:刘长卿"五言长城"称号,中唐山水诗派特点

3. 意象分析:钟声的宗教意味,青山的精神象征

4. 意境特征:空灵淡远中见深沉,符合"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标准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苍苍:__________

(2)荷笠:__________

答案:

(1)深青色,形容竹林茂密

(2)背着斗笠

二、主旨理解

问:"青山独归远"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既表现僧人的超然出世,又暗含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景交融中见禅趣。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维《送别》与刘长卿此诗在送别主题上的异同

答案:王诗"春草年年绿"重在自然永恒,刘诗"钟声晚"侧重宗教慰藉;前者淡泊,后者空灵,均体现唐代送别诗"不伤离别"的特质。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荷笠带斜阳"的艺术表现力

答:"带"字将斜阳拟人化,仿佛光芒主动追随僧人,既写黄昏光影之美,又暗喻佛光普照,炼字精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