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原文及赏析
《易筋经》是少林武学经典,融合佛家思想与养生智慧,本文通过原文、译文及深度解析,揭示其内外兼修的哲学内涵与修炼方法。
原文
《易筋经·总论》 达摩祖师 撰
佛祖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气运周身病自消。
欲知洗髓真诠处,须向静中探本根。
译文
达摩祖师自西方而来,未传文字,修行全靠心性领悟。
若仅从经书中求佛法,即使写干洞庭湖水亦徒劳。
筋骨舒展可延年益寿,气息通畅则百病消除。
要领悟洗髓经精髓,须在静修中探寻本源。
注释
佛祖西来: 达摩自印度渡海至中土,开创禅宗。
洞庭湖: 比喻执着文字如耗尽湖水,强调实证修行。
筋长一寸: 传统医学认为筋络柔韧与寿命相关。
洗髓: 《易筋经》高阶功法,喻脱胎换骨。
创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达摩于少林寺面壁九年,结合印度瑜伽与中原导引术创《易筋经》,后经历代武僧增补,成为内外兼修宝典。
作品解析
1. 结构: 四句分述修行要义,由破执到立论,逻辑严密。
2. 语言: 比喻精妙,"洞庭湖"夸张手法凸显反教条思想。
3. 思想: 主张"以心传心",否定形式主义,体现禅宗"不立文字"宗旨。
4. 艺术: 将抽象佛理具象化,如"筋长""气运"等可感意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易筋经》总论以禅诗形式浓缩修行真谛。首句"一字无"直指禅宗核心,否定依赖经卷的路径。第三句转入身体修炼,将玄妙佛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养生法则,体现"即身成佛"的实践智慧。末句"静中探本根"揭示修行本质是返观内照,与道家"致虚极守静笃"异曲同工。
范文二
达摩用"笔尖蘸干洞庭湖"的奇绝想象,构建了修行路上的警示碑。这种夸张修辞背后,是对执着文字相的彻底批判。后两句突然转向具象的筋骨、气息描写,形成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关照,使武学经典超越技术层面,升华为生命哲学。全篇以20字完成从破到立的思辨,堪称古典文献中的微型杰作。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 达摩为禅宗初祖,《易筋经》属明代托名之作。
关键字词: 洗髓(xǐ suǐ)、真诠(zhēn quán)、筋长(jīn cháng)。
意象分析: "洞庭湖"象征执念,"静中本根"隐喻心性本体。
核心思想: 强调实证修行,反对教条主义。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真诠:__________
(2)气运:__________
答案:
(1)真谛,根本道理
(2)气息运行
二、主旨理解
题目: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体现了怎样的养生观?
答案: 将生理变化与生命长度直接关联,反映传统医学"形神一体"观念,强调通过锻炼改善体质。
三、比较鉴赏
题目: 《易筋经》总论与慧能"菩提本无树"偈语在思想上有何共通?
答案: 均否定形式化修行,主张直指本心。前者破文字执,后者破偶像执,同属南宗禅顿悟思想。
四、拓展运用
题目: 结合现代生活,谈谈"须向静中探本根"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 在信息爆炸时代,此句警示人们需回归内在审视,避免被碎片化知识淹没,与正念心理学主张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