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白头吟》是汉代才女卓文君的代表作,以真挚情感和朴素语言展现女性对爱情的执着与清醒。本文提供完整原文、逐句翻译、创作背景及深入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白头吟》原文
【汉】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译文
爱情应如山顶白雪般纯洁,似云中明月般皎洁。
听闻你怀有二心,我特来与你决裂。
今日共饮诀别酒,明日便在沟渠边分道。
缓步徘徊御沟畔,看那沟水分流东西。
心中悲凉更添悲凉,嫁娶何必哭哭啼啼?
只愿求得专情之人,白首偕老永不分离。
钓竿柔长轻轻摇动,鱼尾摆动水波粼粼。
男子本当重情重义,何须用金钱衡量真情!
注释
皑、皎:均形容洁白,"皑"(ái)专指雪色,"皎"(jiǎo)多用于月光。
两意:二心,暗指司马相如欲纳妾的传闻。
躞蹀:(xiè dié)小步徘徊,表现离别时的犹豫与哀伤。
竹竿二句:化用《诗经》钓鱼意象,隐喻男女欢好,鱼尾簁簁(shāi)形容鱼跃水声。
钱刀:古代钱币形如刀,此处批判以金钱衡量感情的行为。
创作背景
据《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显贵后欲纳妾,卓文君作此诗明志。汉代女性地位受限,此诗罕见地展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自主意识。学者徐陵将其收入《玉台新咏》,奠定了其经典地位。
作品解析
1. 结构艺术:开篇以"雪""月"起兴,中间穿插决绝场景与心理独白,结尾借钓鱼典故升华主题,章法严谨。
2. 语言特色:善用叠字(凄凄、袅袅)增强韵律感,"斗酒""沟水"等意象平实却富有张力。
3. 思想价值:突破"男尊女卑"桎梏,提出"一心人"的平等爱情观,具有超前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刚柔并济的决绝之美
诗中"皑雪""皎月"的纯净意象与"决绝""沟水"的冷峻行动形成强烈对照。卓文君以柔美笔触书写刚烈选择,"躞蹀御沟上"的徘徊姿态,恰是汉代女性在礼教束缚下艰难抗争的缩影。结尾"钱刀"之叹,更将个人情感上升为对物质异化爱情的普遍批判。
范文二:隐喻系统的双重解读
"竹竿""鱼尾"的欢愉意象与"沟水东西流"的分离场景构成隐喻冲突。表层写分手场景,深层则通过《诗经》婚恋意象的反用,暗讽司马相如背弃《凤求凰》的初心。这种"用典反典"的手法,彰显了汉代文人诗"温柔敦厚"之外的锐利锋芒。
关于《白头吟》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乐府诗代表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作者存争议,多归于卓文君名下。
关键字词:皑(ái)、皎(jiǎo)、躞蹀(xiè dié)、簁簁(shāi)、钱刀。
意象体系:雪/月(纯洁)-沟水(分离)-鱼戏(欢愉)-钱刀(功利)。
核心考点:汉代女性文学特征、比兴手法运用、爱情观的进步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皎若云间月 皎:__________
(2)躞蹀御沟上 躞蹀:__________
答案:
(1)洁白明亮
(2)小步徘徊
二、主旨理解
题目:"愿得一心人"反映了怎样的婚姻观?
答案:主张感情专一、人格平等的理想婚姻,批判汉代"七出"制度下的男性特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白头吟》与《诗经·氓》女性形象的异同。
答案:同:均展现被弃女性的清醒。异:卓文君主动决绝,体现个体意识;《氓》女主人公更多被动哀叹,反映周代伦理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