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唐 卢纶》原文与赏析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代表作之一,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豪情。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深入鉴赏,帮助读者理解诗中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原文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夜色深沉,大雁高飞,单于趁夜逃跑。
将军正要率领轻骑兵追击,大雪已落满弓刀。
注释
月黑:形容夜色极暗,无月光。
单于(chán yú):匈奴首领的称号,诗中代指敌军统帅。
轻骑(jì):轻装的骑兵,行动迅捷。
逐:追击。
满弓刀:大雪覆盖了兵器,暗示环境恶劣,将士们依然斗志昂扬。
创作背景
卢纶生活于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边患频繁。诗人虽未亲历战场,但通过想象与传闻,生动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敌情,后两句写我军反应,短短四句,情节紧凑。
2. 语言:简洁有力,动词“遁”“逐”生动传神。
3. 思想:歌颂将士的英勇无畏,暗含对和平的向往。
4. 艺术特色:以景衬情,大雪的意象烘托出战斗的艰苦与将士的坚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卢纶的《塞下曲》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边塞夜战图。前两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以环境渲染紧张氛围,敌军趁夜逃跑的狼狈跃然纸上。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则转向我军,大雪中将士们依然严阵以待,弓刀上的积雪既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是他们坚韧意志的象征。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与英勇。
范文二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小见大。短短二十字,既描绘了敌军的溃逃,又刻画了我军的追击,情节完整而紧凑。“大雪满弓刀”一句尤为精妙,不仅点明了天气的恶劣,更通过静态的雪与动态的追击形成对比,突出了将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卢纶虽未亲历战场,却凭借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边塞的凛冽风雪之中。
关于《塞下曲》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单于(chán yú)、轻骑(jì)、逐(zhú)。
2. 文学常识: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边塞诗。
3. 意象意境:月黑、大雪烘托边塞的艰苦与肃杀。
4. 思想情感:歌颂将士英勇,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单于:__________
(2)逐:__________
答案:
(1)匈奴首领,诗中指敌军统帅。
(2)追击。
解析:需结合诗句理解词义,不可脱离语境。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大雪满弓刀”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现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追击的豪情,同时也暗示了边塞环境的艰苦。
解析: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精神,是边塞诗的常见手法。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艺术效果。
答案:以“月黑”渲染夜色深沉,以“雁飞高”反衬敌军的狼狈逃窜,画面感极强,生动表现了敌军的溃败。
解析:景物描写与叙事结合,烘托出紧张的战斗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