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家家扶得醉人归》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家家扶得醉人归》什么意思全诗出处赏析

时间:2025-09-20 15:19:01

《家家扶得醉人归》全诗出处赏析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诗作,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展现古代春社民俗与田园生活的和谐之美。

原文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庄稼丰硕饱满,

猪圈鸡舍的门扇半开半掩。

桑树柘树影子斜长时春社结束,

每家都搀扶着醉酒的人回家。

注释

鹅湖山:今江西铅山县北,以晋代养鹅湖得名。

稻粱肥:指谷物颗粒饱满,"肥"字活用显丰收之态。

豚栅(tún zhà):猪圈,"栅"读第四声。

半掩扉:门未全关,暗示民风淳朴。

桑柘(zhè):桑树与柘树,叶子均可养蚕。

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

创作背景

王驾生活于晚唐大顺年间,此时虽藩镇割据,但江南仍保持相对安定。诗人任礼部员外郎时途经鹅湖山,目睹当地春社盛况而作。诗中"半掩扉"的细节,折射出唐末乡村难得的太平景象。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铺陈静态景物,后两句捕捉动态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2. 语言:"肥""斜""醉"等字精准传神,动词"扶"字尤见人情味。

3. 思想:通过醉酒细节,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邻里互助的温情。

4. 艺术:白描手法与细节刻画结合,末句成为全诗点睛之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王驾此诗最妙处在末句的戏剧性定格。前三句平实叙述:首联写丰年物阜,颔联状家园安宁,颈联记社散时分。至尾句突然推出"扶醉人"的特写镜头,使全诗顿生暖意。这种不写宴饮而写宴后,不述欢乐而现醉态的手法,含蓄道出村民纵情欢庆的场面。半掩的柴扉与相扶的身影,构成农耕文明最动人的生活画卷。

范文二

诗中"肥"字三用尤见匠心:稻粱肥、豚鸡肥、醉人亦"肥"。这种通感手法将丰收喜悦延伸到每个角落。桑柘影斜的黄昏光影里,醉汉们蹒跚的身影被拉长,与牲畜归圈的剪影相映成趣。诗人避开正面描写祭祀仪式,却通过"扶醉归"的侧面镜头,传递出比盛大典礼更真实的生活气息。这种举重若轻的笔法,正是晚唐田园诗的特质。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柘(zhè)、豚(tún)、栅(zhà)

2. 文学常识:春社属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汉代已有记载

3. 艺术手法:白描、侧面烘托、动词活用("肥"字形容词动用)

4. 意象体系:稻粱/豚栅/桑柘构成农耕意象群,"醉人"体现生命欢愉

5. 情感主旨:歌颂太平年景与淳朴民风,暗含对乱世的委婉讽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半掩扉:__________

(2)桑柘:__________

答案:

(1)门扇半开半关

(2)桑树和柘树

二、主旨理解

题目:"家家扶得醉人归"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答案:展现唐代乡村物资充裕、民风淳朴的生活图景,通过互助细节体现邻里温情。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稻粱肥"中"肥"字的修辞效果

答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描绘谷物饱满形态,又暗喻丰收喜悦,一字双关。

四、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王驾《社日》与陆游《游山西村》的民俗描写差异

答案:王诗侧重侧面烘托,通过结果写过程;陆诗直接描写"箫鼓追随"的热闹场面。前者含蓄,后者直露。

五、名句赏析

题目:赏析"桑柘影斜春社散"的画面构成

答案:以树影斜长暗示黄昏将至,"散"字与"斜"字形成时空呼应,营造温馨宁静的意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