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诗句精选:迎春诗词赏析
当立春的微风拂过冻土,天地间便悄然萌动起第一缕生机。古人以诗笔为刻刀,将这一瞬的温柔镌刻成永恒。从杜甫的草堂新绿到陆游的驿外梅香,这些诗句不仅是节气的注脚,更承载着千年文人对生命轮回的虔敬与欢欣。
1、《立春》
杜甫〔唐代〕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此诗作于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以立春食俗"春盘"起兴。白玉盘中青丝生菜的鲜嫩色泽,与"两京梅发"的回忆形成时空交错。诗人选取春盘这一典型立春意象,既暗合《四时宝镜》中"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的古俗,又以"纤手""高门"的细节重现盛唐风物。尾联"杜陵远客"的悲怆与开篇的明媚形成强烈反差,展现诗人借节气更迭抒写家国离乱的独特笔法。
2、《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张九龄〔唐代〕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这首应制诗展现了唐代立春祭祀的庄严场景。诗人以"瑶华"喻积雪,将自然现象神圣化,符合《礼记·月令》中"立春盛德在木"的礼制思想。"玉润""花繁"二句运用通感手法,使竹映雪光似玉、梅含春意如花的意象相互生发。末句"五神"指勾芒、祝融等五方之神,暗合《吕氏春秋》记载的迎春仪式。全诗在工整的应制格调中,透露出对天人感应哲学的深刻理解。
3、《立春》
陆游〔宋代〕
绍熙又见四番春,春日春盘节物新。
独酌屠苏倾一盏,暗惊潘鬓已双银。
城边柳色鹅儿浅,雪里梅花玉屑匀。
残腊岂容勾漏令,东风先到海边人。
此诗作于陆游退居山阴的晚年,在传统节俗中注入深沉的生命感悟。"潘鬓双银"化用潘岳《秋兴赋》典故,与"屠苏酒"的迎新习俗形成张力。诗中"鹅儿浅"形容柳芽初绽的娇嫩,与"玉屑匀"写梅雪交融的晶莹,构成宋诗特有的细腻观察。末句"东风先到"暗喻诗人虽居江湖之远,仍先觉春意的敏锐,展现放翁诗风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底色。
4、《立春偶成》
张栻〔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首理学家的立春之作,将天地规律人格化。"律回"指黄钟律管应候飞灰的古老测气法,暗合《后汉书·律历志》记载。"草木知"三字赋予自然以灵性,与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学观相通。后联"生意满"既写春水荡漾之态,又隐喻"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哲学思考。全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生机勃发的早春画卷,体现宋代哲理诗"即物明理"的艺术特色。
5、《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宋代〕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这首立春词打破时空界限,将民俗与忧思熔铸一体。"春幡"源自《荆楚岁时记》中"剪彩为燕以戴之"的古俗,词人却以"美人头上"的细节赋予新意。"黄柑荐酒"与"青韭堆盘"的立春食俗,反衬出"浑未办"的疏懒心境。下阕"薰梅染柳"的拟人笔法,与"转变朱颜"的生命叹息形成对照,最终在塞雁先还的意象中,完成对抗金壮志难酬的沉痛抒发,展现豪放词派的深层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