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谷雨节气诗10首:描写春耕与雨水的古诗汇编

谷雨节气诗10首:描写春耕与雨水的古诗汇编

时间:2025-09-18 11:35:01

谷雨节气诗10首:描写春耕与雨水的古诗汇编

谷雨的细雨浸润大地,农人的犁铧划开春泥,古人的笔墨便在这湿润的节气里生根发芽。十首诗词如十幅水墨长卷,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农耕图景与雨意诗情。那些沾着泥土芬芳的诗句,既是时令的密码,更是华夏文明对天地节律的深情回应。

1、《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五言绝句以简淡笔墨捕捉谷雨时节的微妙变化。夜雨润物无声,晨鸟啼破春晓,"花落"二字暗合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的物候特征。诗人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想象,风雨摧花的怅惘中藏着对春光的珍视。这种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感,正是农耕文明孕育的诗性智慧。

2、《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描绘江南谷雨时节的渔隐之乐。白鹭、桃花、鳜鱼组成生机盎然的暮春画卷,"斜风细雨"恰是谷雨气候的典型写照。诗人以青绿二色点染渔父形象,将劳动场景升华为审美意境。不避风雨的洒脱,暗含顺应天时的农耕哲学,展现唐人亲近自然的生命态度。

3、《观田家》

韦应物〔唐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韦应物以史家笔法记录谷雨农事。开篇"微雨"对应节气三候中的"萍始生",雷声则暗合"鸣鸠拂其羽"的物候。诗中详细描写春耕场景:壮劳力田野劳作,整理场圃,暮归饮牛,构成完整的农耕时序链。平实语言中蕴含对农人辛劳的深切体察,体现儒家重农思想。

4、《雨过山村》

王建〔唐代〕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王建捕捉谷雨农事的典型场景。诗中"浴蚕"是江南谷雨重要民俗,与《四民月令》"谷雨日取蚕子"记载呼应。鸡鸣、竹溪、板桥构建山村空间,妇姑相唤展现劳动协作,末句栀子花反衬农忙,形成静动相生的意境。诗人以旁观者视角,将节气民俗转化为诗意存在。

>

5、《春日田家》

宋琬〔清代〕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此诗展现谷雨前后的农耕准备。"夜半饭牛"的细节呼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言雨生百谷"的释义,牛作为重要生产力得到精心照料。"种树"习俗暗合"戴胜降于桑"的物候,体现古人顺应天时的智慧。诗人以白描手法,将农事活动提升为具有永恒意味的生活图景。

6、《浣溪沙》

苏轼〔宋代〕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苏轼笔下谷雨后的田野充满生机。"软草平莎"应和"萍始生"物候,"桑麻光似泼"暗合蚕事。词人将农耕体验融入士大夫情怀,"耦耕"典故出自《论语》,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词以明快节奏展现雨后澄明世界,体现宋人将农事审美化的独特视角。

7、《乡村四月》

翁卷〔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以画家眼光捕捉江南谷雨景致。"雨如烟"精准把握节气湿润特征,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谷雨如丝复似尘"异曲同工。诗中"蚕桑""插田"的农事交替,印证《农政全书》"谷雨前后,栽秧种蔗"的记载。色彩与声音的交织,构成忙碌而诗意的农耕交响。

8、《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黄庭坚〔宋代〕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黄庭坚将节气饮食文化入诗。"谷雨茶"源自唐代贡茶制度,陆羽《茶经》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诗人以对比手法,突出谷雨茶的文化意蕴。风吹花落的意象,既写暮春实景,又隐喻时光流逝,体现宋诗理趣与生活雅趣的融合。

9、《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范成大〔宋代〕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范成大写尽江南谷雨风物。"春涨"呼应节气"雨水生百谷"的特性,"才耕遍"印证《齐民要术》载谷雨宜耕的农谚。词中"秀麦""桑叶""新茧"构成完整的农耕经济链,而"尝面"习俗则体现节气饮食智慧。全景式描绘中,可见诗人对农事细节的精准把握。

10、《采茶歌》

乾隆〔清代〕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乾隆帝以帝王视角观察谷雨茶事。诗中"供览官经理"揭露贡茶制度的劳民本质,而"吴民生计"则体现对民间疾苦的体察。谷雨采茶在唐代已成定制,陆廷灿《续茶经》详载其法。帝王将农事活动纳入政治关怀,展现节气文化的社会维度。朴素语言中,可见农本思想对统治者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