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公输》是《墨子》中的经典篇目,记述墨子以智慧和辩才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帮助学生掌握核心考点。
原文
《公输》
作者: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译文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云梯等攻城器械,完成后准备攻打宋国。
墨子听闻此事,从齐国出发,日夜兼程十天到达郢都,面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先生有何指教?”
墨子答:“北方有人欺辱我,想请您替我杀了他。”
公输盘面露不悦。
墨子说:“愿奉上十金酬谢。”
公输盘正色道:“我坚守道义,绝不杀人。”
墨子起身行礼,说:“请允许我阐明观点……”
注释
云梯之械:攻城器械“云梯”,体现战国时期军事技术发展。
郢(yǐng):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墨子长途跋涉展现反战决心。
义固不杀人:公输盘强调道德原则,为墨子后续反驳埋下伏笔。
创作背景
战国初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墨子提出“非攻”思想。公元前440年左右,墨子凭借工匠技艺与逻辑辩才,成功阻止楚国攻宋,此事件被弟子整理为《公输》篇。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以对话推动情节,通过“设局—反驳—模拟战”三层次展开论辩。
2. 语言艺术:善用类比推理,如以“不杀少而杀众”揭露战争矛盾。
3. 思想内核:体现墨家“兼爱”“非攻”主张,强调和平的实践智慧。
鉴赏范文
范文一:论辩艺术中的逻辑力量
墨子以“请杀侮臣者”为诱饵,引导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随即用“义不杀少而杀众”的反诘,揭露其参与战争的伪善。这种归谬法不仅展现严密的逻辑,更将抽象的反战理念转化为具象的道德拷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范文二:行动主义的非攻实践
文中“行十日十夜”的细节极具震撼力。墨子不满足于理论宣传,而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介入现实冲突。在模拟攻防战中,他通过技术对抗消解军事优势,证明守御比进攻更具可行性,这种“以技止战”的智慧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
云梯:古代攻城器械,象征军事侵略。
郢:楚国都城,需掌握战国主要诸侯国都。
2. 文学常识
墨家学派核心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3. 意象分析
“十金”与“杀众”的对比,凸显战争的经济利益与道德代价的矛盾。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加点词:
(1)藉子杀之:__________
(2)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
答案:
(1)借,假托
(2)通“悦”,高兴
二、主旨理解
题目:墨子如何证明“攻宋不义”?
答案:通过三个层次:①指出战争规模杀人更多;②展示宋国已有防御准备;③在模拟战中挫败公输盘。体现“义”的实践性而非空谈。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公输》与《孟子·梁惠王上》劝止战争的策略差异。
答案:墨子侧重技术威慑与逻辑辩难,孟子强调仁政理想。前者体现工匠学派特质,后者反映儒家道德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