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21 11:00:03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陈涉世家》是《史记·世家》中的名篇,记录了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并掌握相关考试要点。

原文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陈胜年轻时,曾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他停下耕作走到田埂上,愤愤不平了很久,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一起受雇的人笑着回答:“你只是个被雇佣耕田的,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注释

怅恨久之:愤懑不平了很久。“怅恨”指内心愤懑。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苟”表示假设。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人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鸿鹄指天鹅,象征高远的志向。

创作背景

秦朝末年,赋税繁重,徭役严苛,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因戍边误期,按律当斩,被迫揭竿而起,成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入“世家”,彰显其历史地位。

作品解析

1. 人物刻画:通过对话展现陈胜不甘平庸的志向,语言简练而有力。

2. 思想内涵:揭示了底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必然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3.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手法(燕雀与鸿鹄),突出陈胜的远大抱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陈涉世家》以简练的笔法勾勒出陈胜的形象。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既是对同伴的回应,也是对自身抱负的宣示。司马迁通过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陈胜不甘屈服的个性,为后文的起义埋下伏笔。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范文二

陈胜的“怅恨久之”并非无端抱怨,而是秦末社会矛盾的缩影。司马迁通过陈胜之口,道出了底层民众的普遍情绪。起义的爆发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压迫的结果。这一描写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体现了史家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

(1)辍耕(chuò gēng):停止耕作。

(2)怅恨(chàng hèn):愤懑不平。

2. 文学常识

(1)《陈涉世家》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

(2)“世家”是《史记》中记载诸侯王或重要历史人物的体例。

3. 意象分析

“燕雀”与“鸿鹄”形成鲜明对比,象征平凡人与志向远大者的区别。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

(2)怅恨久之:__________

答案:

(1)停止耕作

(2)愤懑不平

二、主旨理解

题目: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

答案:表达了他不甘平庸、志向远大的抱负,以及对同伴无法理解自己的无奈。

三、比较鉴赏

题目:《陈涉世家》与《项羽本纪》在人物描写上有何不同?

答案:《陈涉世家》侧重展现陈胜的平民身份和反抗精神,而《项羽本纪》则突出项羽的贵族气质和悲剧命运。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苟富贵,无相忘”一句的作用。

答案:既表现了陈胜对未来的期待,也暗示了起义后内部矛盾的根源,为后文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