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16 11:38:02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满井游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一篇山水小品,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北京满井的初春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鉴赏及考试重点整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篇经典作品。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风时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风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着堤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望去空阔无边,好像从笼中飞出的天鹅。这时河面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波纹层层叠叠,清澈见底,亮晶晶的样子就像新打开的镜子,冷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山峦被晴日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得如同擦拭过一般,鲜艳明媚,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还未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短小的麦苗像短短的鬣毛一样约一寸高。游人虽然不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见。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步行就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都悠然自得,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喜气。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注释

燕地寒:北京一带气候寒冷。燕,古代指北京地区。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二日,相传为百花生日。

冻风:冷风。

局促:拘束。

廿二日:二十二日,指农历二月二十二日。

东直:北京东直门。

满井:地名,在北京东直门外。

土膏:肥沃的土地。

靧面:洗脸。

罍:古代盛酒的器具。

蹇:驴。

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在水波中呼吸。

创作背景

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文学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满井游记》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当时作者在北京任职。文章描写了北京郊外满井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城中"余寒犹厉",再写满井春色,形成鲜明对比。

2. 语言特色:善用比喻,如"若脱笼之鹄"、"如镜之新开"等,形象生动。

3. 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

4. 思想内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性灵说"的文学主张。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满井游记》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北京郊外满井的初春景象。文章开篇写城中"余寒犹厉",与后文满井的春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运用大量比喻,如"若脱笼之鹄"、"如镜之新开"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袁宏道"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范文二

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是一篇充满生机的山水小品。作者通过对满井初春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文章善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全文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明代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满井游记》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燕地(yān)、花朝节(zhāo)、靧面(huì)、罍(léi)、蹇(jiǎn)

2. 文学常识: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 知识要点: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城中与满井的景象,突出满井的春意盎然。

4. 意象意境:文章通过"冰皮始解"、"波色乍明"等意象,营造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意境。

5. 艺术特色:善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性灵说"的文学主张。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局促:__________

(2)靧面:__________

答案:

(1)拘束

(2)洗脸

解析: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可望文生义。

二、主旨理解

1、问:"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揭示了作者写作的深层意图。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刚洗过脸、梳过头发的美丽少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峦的清新秀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这个比喻新颖别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观察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将《满井游记》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可以如何描写一处风景?

答案示例:可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风景的特点和变化。如描写秋天的枫叶,可以像作者那样运用比喻,将枫叶比作燃烧的火焰,突出其鲜艳的色彩。

解析:学习经典作品的写作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