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曹操原文翻译与深度解析
《龟虽寿》是曹操晚年所作的四言乐府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有限而壮志无穷的辩证思考。本文将呈现原文、白话翻译、逐句注释,并深入分析其创作背景与艺术价值,帮助读者理解建安文学特有的慷慨之气。
原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译文
神龟虽然长寿,仍有生命终结之时。
腾蛇能驾雾飞行,最终化作尘土。
老马伏于马槽,仍怀千里之志。
刚烈之士到晚年,雄心依然不息。
生命长短之数,不只由天注定。
调养身心得法,亦可延年益寿。
注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典出《庄子·秋水》,传说能活三千年。"竟"指终结,开篇以神兽有限寿命破题。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蛇是《韩非子》记载的会飞神蛇,与神龟形成递进式意象群。
老骥伏枥:"枥"(lì)即马槽,老马意象暗喻诗人自身处境。
烈士暮年:"烈士"在汉魏特指重义轻生之士,此处语义转向积极。
盈缩之期:生命长短的哲学思考,体现建安时期生命意识的觉醒。
创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时年五十三岁。当时疫病流行,其子曹冲夭折,诗中对生命长度的思考具有现实针对性。诗中"老骥""烈士"的自我指涉,反映了政治家兼诗人的双重身份特征。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四句否定长生,中四句转写壮志,后四句提出养生理念,形成"破-立-合"的递进结构。
2. 意象组合:神龟、腾蛇构成神话意象群,老骥、烈士组成现实意象群,两组意象形成虚实对照。
3. 哲学深度:"不但在天"体现汉末天人关系的新认识,较之《古诗十九首》的宿命论更具进取性。
4. 语言风格:四言句式简劲有力,"犹""终""伏""在"等虚词使用精准,体现建安风骨。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生命意识的双重表达尤为深刻。神龟、腾蛇的意象解构了长生幻想,而老骥、烈士的意象重构了生命价值。曹操将汉代乐府常见的死亡主题,转化为对生命密度的思考。"养怡之福"的提出,既包含道家养生智慧,又融合儒家"发愤忘食"的进取精神,这种矛盾统一正是建安文学的特质。
范文二
"烈士暮年"四字堪称诗眼。东汉末年的"烈士"原指荆轲之类的死士,曹操却赋予其积极内涵。这种语义转化与诗人身份密切相关:作为实际掌权者,其"壮心"已非个人功名,而是平定天下的抱负。诗中隐含的时间焦虑,实为对统一事业未竟的忧思,这种政治家的抒情维度,使其超越了一般咏怀诗的格局。
关于《龟虽寿》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竟(终结)、枥(马槽)、烈士(重义轻生之士)、盈缩(寿命长短)
2. 文学常识: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过渡、四言诗的复兴
3. 艺术手法:神话与现实意象的对比、递进式论证结构、虚词的表情功能
4. 思想内涵:汉末生命意识的觉醒、天人关系的辩证思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犹有竟时:__________
(2)养怡之福:__________
答案:
(1)仍然有终结之时
(2)调养身心的益处
二、主旨理解
题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答案:表现了年老仍不放弃理想、持续奋斗的进取精神,暗喻诗人虽至暮年仍心怀天下。
三、比较鉴赏
题目:《龟虽寿》与《短歌行》都体现曹操诗歌的什么特点?
答案:两诗均体现"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将人生苦短的忧思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动力,善用比兴手法,四言句式简练有力。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的深刻含义。
答案:突破汉代天人感应说的局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承认天命又主张人为,体现曹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