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注释

时间:2025-11-24 18:33:37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翻译注释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为勉励同乡学子马君则而作的赠序,以自身勤学经历阐发治学之道,语言质朴恳切,被誉为古代劝学名篇。

原文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我年幼时就酷爱读书。家中贫困,无法买书来读,常向藏书人家借书,亲手抄录,按约定日期归还。

天气极寒时,砚台结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也不懈怠。抄写完毕,跑着送还,不敢稍有超期。

因此人们多愿借书给我,我因而得以博览群书。

注释

嗜学:shì xué,酷爱学习。

致书:获取书籍。"致"有求得之意。

砚冰坚:砚台墨水结冰坚硬,极言寒冬抄书之苦。

弗之怠:否定句宾语前置,即"弗怠之",不因此懈怠。

创作背景

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同乡青年马君则前来拜访求教。时值科举恢复初期,士子多急功近利,作者感其勤学,作序相赠,以自身经历强调苦学精神。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对比手法,先详述少时借书、抄书、求师之艰,后写太学优越条件,突出"勤且艰"的主旨。

2. 语言艺术:"负箧曳屣""缊袍敝衣"等细节描写生动,寒冬抄书场景尤具感染力。

3. 思想价值:提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治学境界,超越物质追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文中"天大寒,砚冰坚"六字,凝练如刀刻。砚台结冰的物理现象与手指僵硬的生理感受相互印证,无需赘言"艰苦",而勤学之志自现。这种白描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具说服力。作者将少年经历作为论据,使劝诫脱离说教,成为可触摸的生命经验。

范文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一句,暗含深刻的教育哲学。诚信守约的品格赢得他人信任,形成"借书-勤学-获信-得书"的良性循环。宋濂揭示的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为学做人的根本准则。这种品格养成论,对当下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宋濂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本文体裁为赠序,属应用文体。

重点字词:嗜(shì)学、逾(yú)约、衾(qīn)影、烨(yè)然。

名句默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常考,强调精神追求超越物质享受。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加点词

(1)假借:借阅

(2)走送:跑着送还

解析:"走"古义为跑,需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作者写少年抄书经历有何用意?

答案:通过具象化的勤学事例,证明治学成功关键在于不畏艰苦的执着精神,为后文劝学张本。

三、比较鉴赏

题目:本文与《劝学》的劝勉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荀子多用比喻说理,本文则以亲身经历立论;前者重学理阐述,后者重情感共鸣。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身体极限与精神意志的强烈对比,凸显矢志不渝的治学态度,细节描写极具画面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