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陈情表李密原文

陈情表李密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3:37

陈情表李密原文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奏的辞官表文,以真挚情感和严密逻辑阐明忠孝难两全的困境,成为古代奏章典范。读者可从中理解文言表文的艺术特色与儒家伦理的实践冲突。

原文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文

臣李密禀告:臣因命运坎坷,早年遭遇不幸。出生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时,舅父强迫母亲改嫁。

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弱,亲自抚养。臣幼年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无依,直到成人。

既无叔伯,又无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外无亲近族人,内无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生活,只有影子相伴。

而祖母长期患病,卧床不起,臣侍奉汤药,从未间断。

注释

险衅(xiǎn xìn):厄运。闵凶:忧患凶丧之事。

见背:指父亲去世。背,背离。

愍(mǐn):怜悯。成立:成人自立。

期功(jī gōng):古代丧服名称,代指近亲。

茕茕(qióng qióng):孤独貌。孑立:孤立。

创作背景

公元265年,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时李密祖母年逾九旬,病重卧床。面对朝廷严诏与孝道责任,李密写下此表,以“忠孝难两全”为由婉拒出仕。

作品解析

1. 结构严谨:采用“陈情—说理—明志”三段式,首段叙身世之悲,次段论君臣之义,末段表进退之志。

2. 语言艺术:善用对偶句增强气势,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以意象强化孤苦。

3. 思想内核:将儒家忠孝观念具象化,通过个体遭遇折射时代伦理困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陈情表》最动人处在于以生活细节承载宏大命题。文中“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八字,将抽象的孝道转化为具体行为。李密不直言拒官,而是通过描绘祖母病榻前的情景,让读者自然认同其选择。这种“以情驭理”的写法,使奏章既有政治说服力,又具文学感染力。

范文二

表文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比喻,既是祖母生命状态的写实,又暗喻蜀汉旧臣的政治处境。李密用双关手法,既表达对祖母的担忧,又委婉透露对新朝的疏离感。这种含而不露的修辞,体现了古代士人在政治压力下的语言智慧。

关于《陈情表》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险衅(xiǎn xìn)、见背、期功(jī gōng)、茕茕(qióng qióng)。

文学常识:表文属古代上行公文,以“臣某言”开头,多用于陈情谢恩。

意象分析:“形影相吊”以视觉意象强化孤独感,“乌鸟私情”用动物反哺喻人伦孝道。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夙遭闵凶:__________

(2)晚有儿息:__________

答案:

(1)早年遭遇不幸

(2)很晚才有子女

二、主旨理解

题目:“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案:以乌鸦反哺喻人子尽孝,表达坚持奉养祖母的决心,体现儒家孝道高于仕途的思想。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修辞效果。

答案:使用顶针句式强化祖孙依存关系,通过因果逻辑凸显孝道必要性,具有强烈感染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