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翻译

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翻译

时间:2025-11-24 18:33:37

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翻译及鉴赏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通过描写滁州山水与宴游之乐,展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旷达胸怀与“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方的,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注释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林壑:树林和山谷。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琅琊:山名,在滁州西南。

酿泉:泉水名。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智仙:琅琊山僧人。

寓:寄托。

创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虽遭贬谪,他却以豁达态度治理滁州,发展民生。次年,在琅琊山建醉翁亭,写下这篇游记。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总-分"式布局,先总写滁州地理环境,再聚焦醉翁亭及周边景物。

2. 语言艺术:运用"也"字句形成舒缓节奏,21个"也"字构成独特韵律。

3. 思想内涵:表面写山水之乐,实则表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4.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醉翁亭记》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句式结构。全文21个"也"字句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实则匠心独运。欧阳修通过这种特殊句式,既舒缓了文章节奏,又强化了抒情效果。每个"也"字都像一声悠长的叹息,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与贬谪后的豁达表现得淋漓尽致。

范文二

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堪称千古名句。这句话揭示了全文主旨:表面写宴饮之乐,实则抒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欧阳修借酒寄情,将政治失意的郁结转化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胸怀,正是宋代士大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境界的生动体现。

关于《醉翁亭记》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壑(hè)、蔚(wèi)然、潺(chán)潺、翼(yì)然、辄(zhé)

2. 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3.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以乐写忧、回环句式

4. 主旨思想: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翼然: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

答案:

(1)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2)就

二、主旨理解

题目:"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情怀,展现其政治失意后仍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将抽象的"乐"具体化,通过"心"与"酒"的对应关系,生动表现了作者将内心愉悦寄托于外物的艺术手法,语言凝练而富有哲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