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全文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全文

时间:2025-11-24 18:33:37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全文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明代宋濂的经典赠序《送东阳马生序》,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鉴赏,展现其劝学主旨与艺术魅力。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

我幼年时就酷爱读书。

家境贫寒,无法买书阅读,常向藏书人家借阅,亲手抄录,按约定日期归还。

寒冬时节,砚台结冰,手指冻僵仍不松懈。

抄完后跑着送还,从不违约。

注释

【嗜学】酷爱学习。嗜(shì):特别爱好。

【致书】获取书籍。致:取得。

【假借】借阅。假:借。

【砚冰坚】砚台墨汁结冰。以寒冬抄书之艰凸显勤学。

创作背景

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同乡马君则前来拜谒。时值太学生浮夸学风盛行,作者以自身苦学经历作序相赠,意在勉励后学。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对比手法,先叙自身"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再写太学生优越条件,突出"业精于勤"的主旨。

2. 语言艺术:白描手法写"砚冰坚""足肤皲裂"等细节,具强烈画面感。

3. 思想价值:提出"以中有足乐者"的治学境界,超越物质条件限制。

范文一

《送东阳马生序》最动人处在于真实的力量。作者不讳言"家贫"的困窘,细致描摹"手指不可屈伸"的苦楚,却因"中有足乐"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这种"箪食瓢饮"的治学精神,与孔子"发愤忘食"一脉相承。文中"负箧曳屣"的孤影与"烨然若神人"的太学生形成强烈反差,非为说教,恰是以生命经验证明:学问的精进,从来与物质丰俭无关。

范文二

宋濂的劝学智慧体现在克制的情感表达中。全文未有一字直接训诫,却通过"天大寒,砚冰坚"的细节让读者自然生发敬意。写太学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暗含"条件优越更当奋进"的期许。这种"不言之教"的笔法,既保全后学颜面,又达到鞭策效果,可见一代文臣的处世智慧与教育艺术。

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考试重点

【重点字词】嗜(shì)学、致书、假(jiǎ)借、容臭(xiù)、负箧(qiè)曳屣(xǐ)

【文学常识】"序"的文体特征,宋濂"开国文臣之首"的历史地位

【艺术手法】细节描写、对比手法、寓理于事的表现方式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之怠:__________

(2)廪稍之供:__________

答案:

(1)不松懈。怠:松懈

(2)官府供给的粮食。廪稍:官粮

二、主旨理解

题目:作者写太学生优越条件有何用意?

答案:通过对比突显"学习成败关键在于主观努力"的主旨,劝勉马生珍惜良好条件。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表达效果。

答案:揭示精神追求超越物质享受的治学境界,为全文点睛之笔。"足乐"与"不若"形成心理对照,突出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