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文翻译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文翻译

时间:2025-11-24 18:33:37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笔下的羁旅绝唱

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极简意象勾勒游子愁绪,被誉为"秋思之祖"。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等多维度解析这一千古名作。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苍老的树木,黄昏的乌鸦在枝头哀鸣;

简陋的小桥下溪水潺潺,岸旁散落着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萧瑟,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夕阳缓缓沉向地平线,

肝肠寸断的游子仍漂泊在遥远异乡。

注释

昏鸦(hūn yā):黄昏时分的乌鸦,象征衰败景象。

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暗示漫长旅途。

断肠人: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典出《世说新语》桓温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象组合:前三句九种意象并置,通过蒙太奇手法强化苍凉意境。

创作背景

元代文人仕途受阻,马致远长期担任江浙行省务官,此曲作于其羁旅途中。元代散曲多表现隐逸思想,此作却聚焦现实漂泊之苦,在元曲中独具一格。

作品解析

1. 结构创新:打破词牌上下阕传统,前十八字三句鼎足对,后七字点题。

2. 语言特色:全篇仅28字,无一动词却动态毕现,符合"词密曲疏"的文体特征。

3. 思想内涵:将个体羁旅之痛升华为人类永恒的乡愁命题。

4. 艺术手法:白描与象征结合,"瘦马"既是实写又暗喻诗人自身。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天净沙·秋思》的意象经营堪称古典诗词典范。马致远精选九种典型秋景,通过"枯""老""昏""瘦"等修饰词强化衰颓感。尤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与游子处境形成尖锐对比,这种反衬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具冲击力。末句"断肠人在天涯"如画龙点睛,使所有意象获得情感归属。

范文二

此曲的时空处理极具现代性。"夕阳西下"既是具体时辰,又象征人生暮年。前四句的空间铺排由近及远:藤树鸦为特写,桥水家是中景,古道西风是远景,构成纵深画卷。这种时空压缩技法,使作品在尺幅之间容纳了广阔的生命体验,堪称元代版的"意识流"写作。

关于《天净沙·秋思》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此曲属越调小令。

关键意象:昏鸦(衰败)、瘦马(困顿)、古道(漂泊)。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意象并置、情景交融。

情感主旨:表现元代文人羁旅愁绪与身份焦虑。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断肠人"的文化内涵

答案:化用《世说新语》典故,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此处特指怀才不遇的文人。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小桥流水人家"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案:以温馨的安居图景反衬游子漂泊之苦,通过对比强化孤独感。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此曲与温庭筠《商山早行》的羁旅描写差异

答案:马曲重意象组合,温诗重情景叙述;前者含蓄凝练,后者细腻婉约。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断肠人在天涯"的现代意义

答案:揭示现代人精神漂泊的生存困境,呼唤对心灵归宿的追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