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杜牧原文和翻译
引导语:杜牧的《山行》描绘了深秋山行的所见所感,以枫林晚景展现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蜿蜒的石径登上秋意萧瑟的高山,
云雾缭绕的深处隐约可见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只因沉醉于这枫林的暮色,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注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意渐浓。
石径斜:石头小路蜿蜒向上。
白云生处:云雾升起的地方,形容山势高峻。
坐:因为。
霜叶:经过霜打的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创作背景
杜牧晚年宦游江南,深秋时节的一次山行触发了他的诗兴。当时他远离朝堂纷争,心境较为平和,对自然美景的观察更为细腻。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两句写远景,后两句写近观,由远及近,层次分明。
2. 语言特色:"红于二月花"的比喻新颖独特,打破了传统悲秋的套路。
3. 思想内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暗含对生命力的赞美。
4. 艺术手法:运用对比手法,将秋叶与春花并置,突出秋色的绚丽。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杜牧这首《山行》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反传统的秋景描写。中国古典诗歌中,秋多与悲凉、萧瑟相联系,而杜牧却写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奇句。诗人将经霜的枫叶与早春的鲜花对比,不仅写出了秋色的艳丽,更暗含了历经风霜后生命更加绚烂的哲理。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文人普遍悲秋的创作倾向中显得尤为可贵。
范文二
从艺术表现看,《山行》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勾勒出山行的整体环境;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转入主观感受;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则达到情感高潮。这种由客观到主观、由景物到情感的递进式描写,体现了杜牧诗歌构思的严谨与巧妙。
关于《山行》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斜(xiá,古音)、坐(因为)、霜叶(经霜的枫叶)
文学常识: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意象意境: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一幅深秋山行图
艺术特色:对比手法(霜叶与春花)、反传统悲秋主题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坐:__________
(2)红于: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
(2)比...更红
二、主旨理解
问:"霜叶红于二月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秋色的赞美之情,展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艺术表现。
答:这句诗以白云为背景,点缀几户人家,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杜牧《山行》与刘禹锡《秋词》在立意上的异同。
答:两首诗都突破了悲秋传统,杜诗通过枫林晚景赞美秋色,刘诗则直抒"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