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纪念刘和珍君原文阅读

纪念刘和珍君原文阅读

时间:2025-11-24 18:34:28

纪念刘和珍君原文阅读

本文围绕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展开,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创作背景解析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篇悼念烈士的经典杂文。

原文

记念刘和珍君

作者:鲁迅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译文

1926年3月25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在段祺瑞政府门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举行追悼会,我独自在礼堂外踱步...

真正的勇士,能直接面对残酷的现实,能直视鲜血横流的惨状。这样的人,既是承受巨大悲痛的人,又是以抗争为幸福的人...

注释

惨淡的人生: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淋漓的鲜血:直指"三一八惨案"中烈士的流血牺牲

哀痛者:为民族命运而悲痛的人

幸福者:以抗争为精神寄托的人

创作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举行示威,段祺瑞政府下令开枪,造成47人死亡,200余人受伤,史称"三一八惨案"。刘和珍作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在事件中遇害。鲁迅在悲愤中写下此文。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以追悼会为切入点,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2. 语言特色:善用对比和反语,"真的猛士"与"庸人"形成鲜明对照

3. 思想内涵:既悼念烈士,又批判麻木的看客,更揭露反动政府的暴行

4. 艺术手法:运用反复修辞增强感染力,"沉默呵,沉默呵"等句具有强烈抒情效果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记念刘和珍君》最震撼人心的是鲁迅对"真的猛士"的礼赞。文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两句,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革命者的勇气。这种勇气不是鲁莽,而是清醒认识现实后的自觉选择。"哀痛者"与"幸福者"的矛盾统一,展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范文二

鲁迅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描写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日常形象,另一方面又展现她"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英勇行为。这种反差强化了悲剧效果,让读者看到暴力如何摧毁美好的生命,从而激发对反动统治的愤恨。

关于《记念刘和珍君》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1. 寥落(liáo luò):稀少冷落

2. 桀骜(jié ào):倔强不屈

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鲁迅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2.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

意象分析:

"煤的形成"比喻说明人类历史的进步需要巨大牺牲

"沉默"的反复出现暗示民众的觉醒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寥落:__________

(2)桀骜:__________

答案:

(1)稀少冷落

(2)倔强不屈

二、主旨理解

题目:"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答案:体现了革命者直面黑暗现实、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既包含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悲痛,又包含为理想奋斗的幸福。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对比手法揭示了民族面临的历史抉择,句式铿锵有力,具有警醒作用。"沉默"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张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烈士的鲜血唤醒了民众的觉悟,启示我们革命者的牺牲不是徒劳的,他们用生命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