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蜀道难李白原文

蜀道难李白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28

蜀道难李白原文及深度解析

《蜀道难》是李白最具代表性的乐府诗作,以雄奇笔法描绘蜀地险峻山川,暗含仕途艰险的隐喻。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维度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其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核。

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译文

啊呀呀,多么高峻险要!

蜀道的艰难,比登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位古蜀王,开国的历史多么渺茫。

从那以来四万八千年,从未与秦地互通人烟。

西边太白山只有飞鸟通道,能够横越峨眉山顶。

大地崩塌山峦摧毁壮士牺牲,这才有栈道像天梯般相连。

注释

噫吁嚱(yī xū xī):惊叹词,蜀地方言,表现强烈情绪。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开国君主,借指蜀地历史久远。

太白: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古代视为关中与蜀地分界。

地崩山摧:化用五丁开山传说,五壮士拉蛇导致山崩殉难,体现开辟蜀道的悲壮。

创作背景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诏入长安前所作。此时唐朝表面繁荣实则危机暗藏,诗人借蜀道艰险暗喻仕途坎坷。李白青年时期曾游历蜀地,对剑门险峻有切身感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三部分递进式展开,先总写蜀道高危,再细描沿途险境,最后转入政治隐喻。

2. 语言艺术:杂言句式自由奔放,"噫吁嚱"等感叹词增强感染力,连续使用"难"字形成声韵回环。

3. 思想内涵:表面写地理险阻,深层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末段"所守或匪亲"等句暗指节度使割据隐患。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蜀道难》的时空建构具有超现实特征。诗人将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地理实景(剑阁峥嵘)与心理体验(胁息抚膺)熔铸一体,形成三重时空叠加的艺术效果。开篇"四万八千岁"的夸张表述,将蜀道历史推向洪荒时代,为全诗奠定苍茫基调。这种时空处理方式,实为李白对乐府旧题的创造性突破。

范文二

诗中"扪参历井"的星象描写值得玩味。参、井二宿分别为秦、蜀分野,诗人以仰视星空的动作,将地理险阻提升至宇宙维度。这种将人身置于星宿间的想象,既符合蜀道"去天不盈尺"的物理特征,又暗含对个人命运的哲学思考。李白擅用天文意象构建精神空间的特点,在此得到典型体现。

关于《蜀道难》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1. 噫吁嚱(yī xū xī):三字均为叹词连用,创李白独有句式

2. 凫(fú):野鸭,鱼凫即捕鱼之鸭,喻古蜀先民渔猎生活

文学常识

1. 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南朝已有同题诗

2. 蜀地三绝:李白《蜀道难》、杜甫《剑门》、李商隐《筹笔驿》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横绝:__________

(2)匪亲:__________

答案:

(1)横越穿过

(2)不是亲信

二、主旨理解

题目:"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反映了诗人什么态度?

答案:表面劝人不要贪恋蜀地享乐,实则表达对长安政治漩涡的警惕,体现李白对仕途风险的预判。

三、艺术特色

题目:分析"连峰去天不盈尺"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用夸张手法将山峰与天的距离压缩到咫尺之间,强化蜀道高危的视觉冲击力。"盈"字精准表现空间压迫感,为下文"仰胁息"作铺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