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原文
本文围绕陆游晚年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展开,解析其豪迈悲壮的爱国情怀与艺术特色,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南宋文人的铁血丹心。
原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僵直地躺在孤寂的村庄里却不自怨自艾,
仍想着为国家戍守边疆要塞。
深夜躺着聆听风雨呼啸,
梦见铁甲战马踏过冰封的河流而来。
注释
僵卧:直挺躺着,暗示年老体衰。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此处代指边疆。
夜阑(yè lán):夜深。
铁马:披甲战马,象征军事行动。
末句虚实相生,风雨声幻化为战场意象,体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192年冬,时年68岁的陆游罢官闲居山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诗人虽身处江湖,仍心系收复中原的军事斗争,风雨夜触发其报国无门的郁愤。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寓情于景,形成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反差。
2. 语言艺术:"僵卧"与"铁马"的意象对比,凸显肉体衰老与精神亢奋的矛盾。
3. 思想内核:以风雨为媒介,将自然现象转化为战争记忆,展现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陆游此诗最动人处在于极致的张力美。首句"僵卧"勾勒出老病交加的躯体,但"不自哀"三字如金石掷地。第三句"风吹雨"既是实写天气,又暗喻时局动荡。末句的梦境突破时空限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熔铸一体,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剧烈碰撞,正是陆游诗魂的典型体现。
范文二
诗中"铁马冰河"的意象经营值得玩味。风雨声在常人听来只是自然声响,在诗人耳中却化作金戈铁马。这种通感修辞的背后,是二十年军旅生涯的记忆烙印。更深刻的是,梦境中的征战场景实则是清醒时的精神投射,证明其爱国情怀已深入潜意识层面,这是用生命写就的诗行。
关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陆游号放翁,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存诗九千余首。
关键字词:轮台(lún tái)指代边疆;夜阑(yè lán)即深夜。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意象叠加、以景结情。
思想主旨: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报国志向和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尚思:__________
(2)戍:__________
答案:
(1)仍然想着
(2)守卫
二、主旨理解
题目:"铁马冰河入梦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反映诗人虽年老退隐,仍渴望投身战场的报国热忱,以及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辛弃疾《破阵子》中梦境描写的异同。
答案:同:均借梦境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异:陆诗梦境简练凝重,辛词梦境具体热烈;陆游侧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辛弃疾突出壮志未酬的悲怆。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理解。
答案示例:陆游在卑微处境中仍心系国事,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当今社会同样需要公民超越个人得失,关注国家发展,这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