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江城子原文全文阅读

江城子原文全文阅读

时间:2025-11-24 18:34:28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解析与鉴赏

本文全面解读苏轼豪放词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包含原文对照、逐句翻译、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中高考考点梳理,助读者深入理解苏轼的报国情怀与豪迈词风。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少年般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头戴锦帽身穿貂裘,千骑驰骋席卷山岗。

为酬谢全城百姓相随,我要亲自射杀猛虎,像当年的孙权那样。

酒意正浓胸怀更开阔,鬓发微白又有何妨?

何时能像冯唐持节云中,重新获得朝廷重用?

定将拉开雕弓如满月,瞄准西北方向,射落天狼星。

注释

左牵黄,右擎苍:黄指猎犬,苍指猎鹰,体现狩猎装备之精良。

孙郎:三国孙权典故,《三国志》载其曾骑马射虎示勇。

持节云中: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云中太守魏尚,此处喻渴望重用。

天狼:星宿名,古人认为主侵略,此处暗指西夏威胁。

艺术手法:上阕实写出猎盛况,下阕虚写报国壮志,虚实相生。

创作背景

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作。时年三十九岁,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放地方。西北边患频发,词中"射天狼"即表达抗击西夏的志向。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阕叙事,下阕抒情,由实入虚形成张力。

2. 语言创新:打破词为艳科传统,以诗入词,开创豪放词风。

3. 思想内涵:表面写打猎,实则抒发老当益壮、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

4. 艺术成就:用典自然,人物形象立体,动词"卷""挽""射"极具动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苏轼此词最动人处在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忧患紧密联结。上阕"千骑卷平冈"的壮阔场景,实为下阕"射天狼"的报国壮志作铺垫。词人通过孙权射虎、冯唐持节两个典故,既展现自我期许,又暗含对朝廷用人政策的隐忧。全词在豪迈中见沉郁,正是苏轼政治失意却仍心系天下的真实写照。

范文二

词中"狂"字为全篇词眼。三十九岁自称"老夫",是反讽更是自勉。鬓发微霜仍要"亲射虎",弓如满月誓要"射天狼",这种不服老的豪情,本质是对生命价值的极致追求。苏轼将狩猎场景转化为精神图腾,在弓箭开合间完成了一次对平庸人生的超越。这种狂放不是轻佻,而是儒家士大夫"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苏轼开创豪放词派;此词为第一首公认豪放词;密州时期是苏轼词风转变关键期。

关键字词:聊(姑且)、尚(更加)、会(将要);天狼星象征意义。

艺术手法:用典(孙权、冯唐)、比喻(弓如满月)、夸张(千骑卷冈)。

思想情感: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渴望报国的政治理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聊发:__________

(2)会挽:__________

答案:

(1)姑且抒发

(2)将要拉开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聊"今多指聊天,古义为姑且;"会"表将来时。

二、主旨理解

题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借冯唐故事表达渴望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隐含怀才不遇的郁闷。

解析:用典是古诗常见手法,需结合典故本义与作者处境双重解读。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拉弓射星的特写镜头收束全词,将报国志向具象化。"满月"比喻雕弓张力,"天狼"代指外敌,使抽象爱国情变得可感可触。

解析:赏析需从修辞、意象、情感三个层面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