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原文翻译解读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篇章,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反对儒家"亲亲有术"的等级之爱。本文将呈现原文、白话翻译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墨家平等博爱的哲学体系。
原文
《兼爱》
(战国)墨翟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
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译文
圣人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业,必须清楚祸乱的根源。
如何治理?不了解祸乱根源,就无法治理。
就像医生治疗疾病:必须知道病因,
才能医治。不知道病因,就不能治疗。
注释
【焉能治之】"焉"读yān,疑问代词,意为"如何"。
【攻人之疾】"攻"指治疗,先秦医学用语。
【譬之如】典型墨家论说方式,善用生活事例类比政治。
创作背景
战国初期社会动荡,墨翟目睹诸侯攻伐、民生凋敝,提出"兼爱"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其学说针对儒家"爱有差等"理论,具有鲜明的平民立场。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设问-论证-类比"三重结构,逻辑严密
2. 语言风格:质朴简练,少用修饰,体现墨家"言有三表"的实用文风
3. 思想内核:将社会治理比作医病,强调对症下药的根本性原则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墨子的论证艺术在《兼爱》开篇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治天下"与"攻人疾"对举,将抽象的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医疗常识。这种类比不是简单的修辞技巧,而是墨家"取实予名"认识论的具体实践。医生不知病因则不能治病,君主不知乱源则不能治国,两个领域的认知逻辑被强行打通,形成不可辩驳的推理链条。
范文二
短短四句包含三个层次的思想递进。首句确立圣人职责,次句强调认知前提,后两句用医疗类比强化论证。这种层进式说理方式,与《墨子》中"本之-原之-用之"的三表法完全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攻"字的选择,既指医疗上的攻克疾病,又暗喻政治上的消除祸乱,一词双关的用法凸显墨家思想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兼(jiān)、攻(gōng)、焉(yān)
2. 文学常识:墨家十大主张、三表法、儒墨之争
3. 核心意象:"医疾"喻"治国"的类比系统
4. 思想要点: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平等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攻人之疾:__________
(2)焉能治之:__________
答案:
(1)治疗
(2)如何
二、主旨理解
题目:墨子用医病类比治国有何深意?
答案:强调社会治理需要像治病那样找准根源,体现其功利主义思想和方法论意识。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兼爱》与《论语》"仁者爱人"的异同
答案:同:都主张爱人;异:墨家强调无差别之爱,儒家主张差等之爱。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必知乱之所自起"的句式特点
答案:使用"必"字强调认知的必要性,"所自起"特殊结构突显根源性。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兼爱"思想分析当代社会问题
答案示例:可用于分析贫富分化、种族歧视等问题的解决思路,强调超越立场的普遍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