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死水原文及赏析

死水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11-24 18:34:28

死水原文及赏析

《死水》是现代诗人闻一多的代表作之一,以象征手法揭露旧社会的腐朽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忧思。本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及多角度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经典诗作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译文

这潭死水彻底失去生机,

连清风都吹不动它的水面。

索性扔进更多破铜烂铁,

倒尽残羹剩饭让它更肮脏。

让铜锈长成翡翠般的绿色,

让铁罐锈蚀出桃花状斑纹;

油污织成华丽绸缎,

霉菌蒸腾出晚霞般色彩。

把死水发酵成绿色酒浆,

水面漂浮珍珠般的泡沫;

泡沫破裂发出声响,

又被偷饮的花蚊叮破。

这潭绝望的死水,

竟也显出几分虚假繁荣。

若青蛙忍不住聒噪,

权当是死水在歌唱。

这潭死水毫无希望,

绝不是美的归宿,

不如让丑恶彻底占据,

看它能孕育怎样扭曲的世界。

注释

【漪沦】yī lún:水面的波纹

【翡翠】fěi cuì:以珍贵玉石反衬铜锈的畸形美

【罗绮】luó qǐ:用丝绸比喻油腻的污秽

【花蚊】huā wén:象征剥削阶级的吸血者

末节"丑恶":直指当时社会的腐朽本质

创作背景

1928年创作于上海,正值军阀混战时期。闻一多留美归国后目睹民生凋敝,以"死水"隐喻旧中国的沉疴。诗人采用"以丑为美"的反讽手法,表达对民族命运的焦灼。

作品解析

1. 结构艺术:四节递进式铺陈,从静态描写到动态发酵,最终升华哲理

2. 象征体系:"死水"喻旧中国,"青蛙""花蚊"指代不同社会群体

3. 语言特色:刻意用"翡翠""罗绮"等美词修饰丑恶,强化反讽效果

4. 思想内核:揭示表面繁华下的腐烂本质,体现诗人的绝望与抗争

鉴赏范文

范文一:绝望中的艺术反抗

闻一多在《死水》中构建了独特的审美悖论。诗人用"翡翠""桃花""罗绮"等传统意象修饰破铜烂铁、油污霉菌,这种刻意为之的"丑中美"实则是更深刻的揭露。当死水最终"酵成绿酒",表面的发酵恰似当时社会虚假的繁荣。全诗最震撼处在于末节的自我否定——连这种畸形美都不再保留,彻底撕破伪装。这种艺术处理,比直接控诉更具穿透力。

范文二:意象系统的多重解读

诗中意象构成完整隐喻链:"清风"象征改良力量的失效,"铜铁"指代工业文明的异化,"花蚊"暗喻殖民剥削者。值得注意的是"青蛙"意象的双重性:既是被迫发声的民众,又是麻木的看客。闻一多通过这套意象系统,完成了对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全景式解剖。这种将具体物象提升为哲学象征的手法,明显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却又根植于本土现实。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漪沦(yī lún)、罗绮(luó qǐ)、翡翠(fěi cuì)

2. 文学常识:新月派诗歌特点、闻一多"三美"理论

3. 艺术手法:反讽修辞、象征体系、意象叠加

4. 核心意象:"死水"的象征意义及演变过程

5. 思想价值:对旧中国社会本质的批判力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答案:索性、干脆

解析:体现诗人决绝的态度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案:表达对旧社会彻底绝望后,期待通过彻底暴露丑恶来实现新生的矛盾心理。

解析:需结合1920年代知识分子的彷徨心态理解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死水》与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艺术风格差异

答案:《死水》用冷峻象征揭露现实,属"恶之花"式批判;《再别康桥》以柔美意象抒写个人情怀。同属新月派却呈现不同创作路径。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的艺术效果

答案:用极端化的反向表达,强化对腐朽事物的憎恶。破铜烂铁意象与后文翡翠形成强烈反差,奠定全诗反讽基调。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死水》的批判精神看待当代社会现象?

答案示例:诗中揭示的"虚假繁荣"现象仍具现实意义。当面对表面光鲜却本质腐朽的事物时,需要保持清醒认知和批判勇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