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杜鹃花落原文在线读

杜鹃花落原文在线读

时间:2025-11-24 18:34:28

杜鹃花落原文在线读

引导语:本文解析南宋诗人杨万里咏物诗《杜鹃花》,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背景分析,展现诗人借花抒怀的创作手法与自然天真的艺术风格。

原文

《杜鹃花》

宋·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

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

清溪倒照映山红。

译文

何必去名园欣赏春光,

这一路山野的杜鹃已足够动人。

锦江岸边日日似铺开锦绣,

清澈溪水倒映着满山艳红。

注释

【何须名苑】"何须"表反问语气,体现诗人对自然野趣的偏爱。

【不负侬】吴地方言,"侬"即"我",拟人化手法赋予山花灵性。

【锦江】成都河流名,此处借指溪流,与下句"清溪"形成互文。

【映山红】杜鹃花别称,色彩意象与"锦样"构成视觉交响。

创作背景

淳熙五年(1178年),杨万里任常州知州期间游历山野所作。其时诗人已确立"诚斋体"风格,主张师法自然,反对江西诗派的用典堆砌。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两句议论起兴,后两句白描写景,形成"议论-具象"的递进结构。

2. 语言艺术:善用方言词"侬",口语化表达中见精巧构思。

3. 思想内涵:通过野杜鹃与名园花的对比,体现"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观。

4. 艺术特色:色彩词"锦""红"的并置,营造出浓烈的视觉张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杨万里以科学家般的精确捕捉自然瞬间。诗中"清溪倒照"的构图,实为光学现象的诗意转化——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与实体山花构成空间嵌套。这种观察远超同期诗人,体现宋代格物精神对诗歌的渗透。末句"映山红"三字如丹青点染,完成从物理现象到美学意象的升华。

范文二

"不负侬"的宣言颠覆传统咏物诗范式。诗人将审美主体从士大夫置换为普通农人,"侬"的方言使用暗含对精英文化的疏离。锦江的"日日"呈现与名苑"春风"的短暂形成对比,揭示出诗人对永恒性民间美学的发现。这种平民意识,实为南宋市民文化崛起的诗学映照。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侬(nóng)、锦(jǐn)、映(yìng)

【文学常识】"诚斋体"三大特征:活法、透脱、性灵

【意象分析】杜鹃花象征:1. 羁旅之思 2. 时序更迭 3. 生命顽强

【名句关联】"接天莲叶无穷碧"同属杨万里色彩修辞典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呈锦样"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形容杜鹃花盛开时如锦绣般绚烂

解析:需结合下句"映山红"理解通感修辞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人为何说"何须名苑看春风"?

答案:强调山野自然之美不逊于人工园林,体现返璞归真的审美追求

解析:需联系杨万里"不听陈言只听天"的创作主张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清溪倒照"的艺术效果

答案:1. 虚实相生手法 2. 拓展立体空间感 3. 强化色彩冲击力

解析:水面倒映属于古典诗歌常见空间处理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