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讲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讲解

时间:2025-11-24 18:34:2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讲解

本文解析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七言律诗,通过逐句翻译、典故剖析和情感解读,揭示诗人贬谪二十三年后的豁达襟怀与哲理思考。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样的荒凉之地,我被贬谪弃置长达二十三年。

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竟像斧柄朽烂的樵夫。

沉船旁边仍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你为我吟诵诗篇,暂且借这杯酒振作精神。

注释

闻笛赋:典出向秀《思旧赋》,暗指被贬期间故友凋零。

烂柯人:用王质山中观棋斧柄朽烂典故,喻人世沧桑巨变。

沉舟/病树:诗人自喻,却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现新陈代谢的辩证观。

长(zhǎng)精神:使动用法,指借酒振奋情绪。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结束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返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白居易先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此诗为刘禹锡酬答之作。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经典布局,颔联用典暗含今昔对比,颈联突然振起形成情感高潮。

2. "沉舟""病树"的意象选择极具张力,既含自伤又见达观,体现诗人辩证思维。

3. 尾联回归宴饮场景,与标题呼应,展现文人酬唱的雅趣。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刘禹锡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将个体悲剧升华为宇宙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二句,表面写诗人如沉舟病树般被时代抛弃,实则揭示新旧更替的必然规律。这种将身世之感融入历史洪流的笔法,使个人苦难获得形而上的超越意义。白居易原唱有"举眼风光长寂寞"之叹,刘禹锡却以"万木春"作答,可见其豪健本色。

范文二

诗中双典连用形成特殊艺术效果。"闻笛赋"指向秀悼念嵇康之作,暗示政治迫害下的友谊;"烂柯人"则浓缩时间沧桑感。两个典故分别从空间(故交零落)和时间(故乡巨变)维度,构建起立体化的悲剧氛围。但诗人并未沉溺感伤,而是通过自然意象的对比转换,完成从个人际遇到生命哲思的飞跃。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刘禹锡"诗豪"称号,白居易"新乐府运动"领袖身份。

典故溯源:向秀《思旧赋》与嵇康关系,任昉《述异记》烂柯故事。

意象解析:"巴山楚水"的贬谪象征,"千帆/万木"的新陈代谢喻义。

哲理要点:诗句体现的辩证法思想,与《秋词》"晴空一鹤"的关联。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翻似"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反而像,表示现实与预期的反差

解析:需结合"烂柯人"典故理解时空错位感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深层含义

答案:以沉舟自喻贬谪遭遇,却承认新生力量的不可阻挡,体现豁达胸襟和历史发展观

解析:注意意象的辩证关系,避免单纯理解为消极情绪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面对挫折的态度差异

答案: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充满浪漫自信,刘禹锡"万木春"更显理性思辨;前者侧重个人突破,后者着眼历史规律

解析:需联系盛唐与中唐不同的时代精神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沉舟侧畔千帆过"论述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答案示例:该句揭示陈旧事物终将被新生力量取代的规律,可论证唯有主动变革才能避免成为"沉舟",应做引领潮流的"千帆"

解析:古诗引用需准确扣合现代议题的内在逻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