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长生殿原文阅读

长生殿原文阅读

时间:2025-11-24 18:34:28

长生殿原文阅读

引导语:洪昇《长生殿》是清代传奇剧代表作,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为主线,融合历史兴衰与神话想象,展现帝王爱情的悲剧性与政治反思。

原文

《长生殿·惊变》选段

(洪昇)

【北中吕·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

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译文

天空澄净云朵悠然,几行新雁排列飞过长空。

御花园中秋色绚烂:柳叶泛黄,浮萍褪绿,红莲花瓣凋落。

雕花栏杆旁,新开的桂花喷吐着清香。

注释

【天淡云闲】以简笔勾勒秋日晴空,烘托宫廷静谧氛围。

【斓斑】色彩错杂貌,读作lán bān,暗喻盛极将衰的隐喻。

【柳添黄】柳叶变黄,与后文"红莲脱瓣"形成植物衰败的递进描写。

【桂花初绽】"喷"字动态传神,既是嗅觉描写,又暗含杨贵妃体香典故。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七年(1688)成书,时值洪昇屡试不第后。作者借开元天宝遗事,影射明清易代的政治动荡。剧中月宫重圆情节,实为对破碎山河的精神补偿。

作品解析

1. 结构艺术:采用"双线并行"手法,李杨爱情线与安史之乱线交织推进。

2. 语言特色:北曲豪迈与南曲婉约交融,"喷清香"等动词使用极具爆发力。

3. 思想内核:突破"女色祸国"传统观念,将政治腐败归咎于制度性溃败。

4. 意象系统:雁阵、残荷等秋意象群,构成盛衰转换的视觉隐喻。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长生殿》的意象密码在"惊变"选段中已现端倪。洪昇笔下的秋景非自然描摹,而是王朝气象的微缩投影。"柳添黄"与"红莲脱瓣"形成色彩衰退链,恰似开元盛世渐次剥落的金漆。值得注意的是桂花意象的双重性: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合《杨太真外传》中"贵妃每浴后,香透肌肤"的记载。这种物象与人物气质的叠合,体现了传奇剧"以景写人"的典型手法。

范文二

洪昇对宫廷场景的描写蕴含深刻的透视法则。"一抹雕阑"的局部特写,实际构成窥视盛唐的视觉甬道。栏杆的阻隔性与桂花的渗透性形成矛盾张力,暗示着封闭政治系统终将被历史洪流冲破的必然。曲文中"新雁"与"残荷"的时空并置,创造性地发展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手法,使绮丽文辞承载起沉重的历史反思。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洪昇与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本剧与《桃花扇》同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代表作。

2. 意象体系:雁阵(羁旅)、残荷(衰败)、桂香(奢靡)的固定象征意义。

3. 艺术创新:突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体制,全剧五十出,创清代传奇篇幅之最。

4. 关键读音:斓(lán)斑 蘋(pín)减 脱瓣(bàn)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曲中的意思:

(1)列长空:__________

(2)脱瓣:__________

答案:

(1)排列飞过

(2)花瓣凋落

二、主旨理解

题目:"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的景物描写有何深层含义?

答案:通过植物衰变序列暗示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过程,以自然代谢喻指政治生态恶化。

三、比较鉴赏

题目:《长生殿》与《梧桐雨》同写李杨故事,抒情方式有何差异?

答案:白朴《梧桐雨》侧重个人悲剧抒情,洪昇则通过月宫神话重构历史,赋予悲剧救赎色彩。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喷清香桂花初绽"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喷"字化静为动,将嗅觉形象视觉化,既写实景又暗喻杨妃体香,体现"一笔双写"的曲文特色。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天淡云闲"的描写,谈谈传统戏曲如何用景物暗示剧情走向。

答案示例:平静景象往往预兆风暴来临,戏曲惯用"乐景写哀"手法,此处秋高气爽的描写实为"惊变"伏笔,符合中国美学"以景蓄势"的叙事传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