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卧春原文赏析

卧春原文赏析

时间:2025-11-24 15:46:01

卧春原文赏析

《卧春》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田园诗作,通过描绘春日闲适的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的精神追求。本文将从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等方面深入解析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原文

《卧春》

宋·陆游

卧闻百舌鸣春风,起看花枝已满丛。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志益坚。

睡起不知天早晚,西窗残日已无多。

译文

躺卧着聆听百舌鸟在春风中鸣叫,起身看见花枝已经开满枝头。

白发无情地侵入衰老的境地,青灯下读书的趣味却如同儿时。

读书的乐趣让人忘记衰老,报国无期的志向却更加坚定。

睡醒后不知道时间的早晚,西窗外的残阳已经所剩不多。

注释

百舌:一种善于模仿其他鸟鸣的鸟类,又名反舌鸟。

青灯:油灯,因其光色青荧而得名。

老境:衰老的境地。

残日:夕阳。

首联通过"卧闻"与"起看"的动作转换,展现春日闲适的生活场景。

颔联以"白发"与"青灯"对比,凸显诗人老而不衰的精神状态。

颈联"报国无期"一句,暗含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

尾联"残日"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暮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期。当时诗人已年过七旬,虽然远离朝堂,但仍心系家国。山阴闲居期间,陆游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正织理想。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全诗以"卧"起笔,以"睡起"作结,首尾呼应,形成完整的时间闭环。

2. 语言风格:用语平实自然,却蕴含深沉情感,体现陆游晚期诗歌"平淡中见奇崛"的特点。

3. 思想内涵:表面写闲适生活,实则暗含"暮年,壮心不已"的报国情怀。

4. 艺术手法:善用对比,如"白发"与"青灯"、"忘老"与"志坚"的强烈反差。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卧春》展现了陆游晚年的精神世界。诗中"百舌鸣春风"与"花枝满丛"的春日景象,反衬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但"报国无期志益坚"一句,却道出了诗人始终未改的正织抱负。这种表面闲适与内心执着的矛盾,正是陆游晚年诗歌的典型特征。

范文二

陆游以"青灯有味似儿时"的细节,展现了对知识的永恒热爱。"睡起不知天早晚"的闲适,与"西窗残日已无多"的紧迫感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也暗含壮志未酬的遗憾。全诗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感慨。

关于《卧春》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百舌(bǎi shé)、青灯(qīng dēng)、残日(cán rì)

2. 文学常识:陆游是南宋诗人,诗作风格豪放与婉约并存。

3. 知识要点:此诗体现了陆游晚期诗歌"平淡中见奇崛"的艺术特色。

4. 意象意境:"青灯"象征苦读,"残日"暗喻暮年,共同营造出深沉的人生意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百舌:__________

(2)青灯:__________

答案:

(1)一种善于模仿其他鸟鸣的鸟类

(2)油灯,因其光色青荧而得名

二、主旨理解

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表现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不改初心的积极心态,对知识的追求始终如一。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睡起不知天早晚,西窗残日已无多"的艺术效果。

答:这两句通过时间感知的模糊与残阳景象的对比,既写出了闲适生活状态,又暗含人生暮年的紧迫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报国无期志益坚"中体现的陆游精神?

答:这句诗体现了陆游虽遭正织挫折仍坚守报国理想的可贵品质,展现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