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名作,通过潼关险要地势的描绘,揭示历代王朝兴亡背后的民生苦难,展现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
原文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群山仿佛在此聚集,黄河波涛汹涌如怒吼,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遥望长安古都,心中犹豫徘徊。
途经秦汉旧地令人感伤,
昔日的万间宫殿都已化作尘土。
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覆灭,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
峰峦如聚:以拟人手法写秦岭山脉向潼关汇聚的态势。"聚"字突出地理特征。
山河表里:典出《左传》,"表"指黄河,"里"指华山,极言潼关形胜。
西都:汉代以长安为西都,此处借指历代王朝都城。
宫阙万间:化用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的典故。
兴亡句:采用顶针句式,形成强烈对比,强化批判力度。
创作背景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应召赴陕赈灾。途经潼关时,目睹灾民流离景象,结合历史兴亡之感创作此曲。作者此前已隐居七年,此次出山实为救民水火。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六句写景怀古,后三句议论,符合散曲"首尾贯通"的章法。
2. 语言特色:连用"聚""怒"等动词赋予景物动态,末句重复"苦"字形成叠韵效果。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怀古作品的个人感慨,直指阶级社会中民众的永恒困境。
4. 艺术手法:地理意象与历史时空交织,结尾警句如金石掷地。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张养浩此曲展现散曲家的独特史观。"峰峦如聚"的起笔既写实又象征,群山聚合暗喻权力更迭。作者选取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观察点,将地理优势与历史虚无形成悖论:纵然据险而守的王朝终成尘土,唯有百姓苦难永恒延续。末句采用民歌式的复沓修辞,使批判力度层层递进,这种平民化表达正是散曲区别于诗词的重要特征。
范文二
作品在时空处理上极具匠心。横向空间上,"山河表里"构建立体军事屏障;纵向时间上,"秦汉经行处"压缩千年历史。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使结尾的"兴亡"之叹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身为朝廷命官却突破阶级局限,其人道主义精神在元代文学中尤为珍贵。曲中"做了土"的口语化表达,与严肃主题形成张力,体现元曲雅俗共融的美学追求。
关于《潼关怀古》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踌躇(chóu chú)、宫阙(què)、峰峦(luán)
文学常识: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代表作家;"山坡羊"为北曲曲牌名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怀古手法、口语与雅言的结合、结尾画龙点睛的议论
思想主旨:揭示封建王朝更替中民众的永恒苦难,体现民本思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山河表里:__________
(2)意踌躇:__________
答案:
(1)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2)心中犹豫不决
二、主旨理解
题目: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什么深刻认识?
答案:指出无论政权更替与否,底层民众始终承受苦难,揭示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通过时间跨度巨大的对比,以建筑实体的消亡象征权力虚幻,强化历史虚无感。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曲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批判角度差异
答案:杜甫聚焦阶级对立现状,张养浩揭示历史循环规律,后者更具哲学深度。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末句谈谈对"以史为鉴"的理解
答案示例:真正的历史借鉴不应停留于王朝兴衰表象,而需关注民众生存状态的本质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