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讲解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讲解

时间:2025-11-24 18:34:28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讲解

《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记述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崛起过程。本文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背景解析,展现底层民众反抗暴政的历史画面,并分析其文学价值与思想意义。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胜年轻时,曾与人一起被雇佣耕田。一次停下耕作走到田埂上,惆怅怨恨许久,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一起受雇的人笑着回答:"你是个受雇耕田的,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道:"唉!燕子麻雀怎能理解大雁天鹅的志向啊!"

注释

"怅恨久之":怅(chàng)恨,失意怨恨的情绪;"久之"强调时间延续,表现内心郁结。

"苟富贵":苟(gǒu),如果;体现底层民众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hóng hú),天鹅;通过鸟类对比,凸显志向高远与世俗眼光的冲突。

创作背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征发贫民戍边渔阳,陈胜、吴广作为屯长率九百人遇雨失期。秦法严苛,失期当斩,遂揭竿起义。司马迁记载此事时,正值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时期,暗含对民众反抗暴政的隐晦同情。

作品解析

1. 人物塑造:通过"垄上之叹"的细节,展现陈胜不甘平庸的领袖气质。

2. 语言特色:对话体增强现场感,"燕雀""鸿鹄"的比喻成为后世经典。

3. 思想价值:揭示秦末社会矛盾,体现"官逼民反"的历史规律。

4. 结构安排:以人物早年经历铺垫,为后续起义埋下性格伏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司马迁笔下的陈胜形象具有典型性。田间"怅恨久之"的细节,生动呈现底层民众的精神觉醒。"燕雀"之喻不仅是个人抱负的抒发,更暗含对秦朝高压统治的批判。这种通过日常生活场景折射重大历史主题的写法,体现《史记》"寓论断于叙事"的独特笔法。

范文二

"苟富贵,无相忘"的朴素宣言,具有超越时代的感染力。陈胜对同伴的嘲笑报以"太息",这一微表情描写暗藏两层意味:既有对现实处境的清醒认知,又包含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司马迁将起义领袖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使历史叙事更具人文温度。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辍(chuò)耕、垄(lǒng)上、苟(gǒu)、鸿鹄(hóng hú)

2. 文学常识:节选自《史记·世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通史

3. 名句理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比喻手法及象征意义

4. 历史背景:秦末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

(2)怅恨久之:__________

答案:

(1)停止耕作

(2)失意怨恨

二、主旨理解

题目: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

答案:表现底层人物不甘屈从命运、追求远大抱负的精神,也暗含对世俗眼光的批判。

三、比较鉴赏

题目:《陈涉世家》与《项羽本纪》在塑造起义领袖形象上有何差异?

答案:陈胜形象突出平民特质与觉醒过程,项羽则侧重贵族气质与性格缺陷,体现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苟富贵,无相忘"的语言特点。

答案:用口语化表达展现质朴情感,六个字包含承诺、期待与群体意识,为后续起义凝聚人心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