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易筋经原文完整版

易筋经原文完整版

时间:2025-11-24 15:40:02

易筋经原文完整版解析:武学经典的文本重构与哲学阐释

引导语:本文系统梳理少林武学典籍《易筋经》的原始文本,提供权威译文与深度解读,揭示其融合佛家心法与道家养生思想的独特价值。

原文

《易筋经》达摩祖师 撰

佛祖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韦陀献杵第一势,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译文

佛祖传授的真谛不在文字,需要用心体悟修炼。

如果仅从书本寻求佛法,写尽洞庭湖水也难达真境。

韦陀献杵第一式:站立时保持正直,双手合十置于胸前。

气息稳定精神内敛,心境澄明仪态恭敬。

注释

【佛祖西来】指达摩自印度东渡中土传法,暗喻武学与禅宗同源。

【韦陀献杵】佛教护法神韦陀持杵姿势,转化为武学起手式。

【气定神敛】道家导引术术语,强调呼吸与精神的协同控制。

创作背景

明代天启年间由天台山紫凝道人托名达摩整理成书,实际融合唐宋导引术与少林武学体系。明末武术家程宗猷首次将其与少林棍法结合传播。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十二势动作配七言歌诀,形成"形-气-意"三级训练体系。

2. 语言风格:佛偈的隐喻性与武学术语的精确性结合。

3. 思想核心:以"易筋"为喻,阐述身心转化的修行次第。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易筋经》开篇偈语以否定文字为起点,构建起"离相破执"的修行框架。"笔尖蘸干洞庭湖"的夸张意象,既否定教条认知方式,又暗喻修行需要超越常规思维维度。这种悖论式表达,与禅宗"不立文字"的宗旨形成互文。

范文二

韦陀献杵势的"心澄貌恭"要求,体现身心一元论思想。明代武术家俞大猷曾评点:"外恭则内肃,形正则气顺",揭示姿势规范对内在能量的引导作用。这种"由外及内"的训练逻辑,成为后世内家拳体系的重要参照。

考试重点整理

1. 核心概念:"易筋"指改变筋骨质量的修行目标,"洗髓"为更高境界。

2. 历史渊源:托名达摩的伪经现象反映明代三教合流的文化特征。

3. 武学术语:需掌握"导引""吐纳""桩功"等关联概念。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若从纸上寻佛法"的"若"字含义

答案:表示假设关系,意为"如果"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气定神皆敛"体现的修行理念

答案:强调呼吸调控与精神专注的同步性,反映"调身-调息-调心"的修行次第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易筋经》与《洗髓经》的思想侧重

答案:《易筋经》侧重形体改造,《洗髓经》侧重精神净化,二者构成由外至内的修行体系

四、句子赏析

题目:解析"笔尖蘸干洞庭湖"的修辞效果

答案:用夸张手法强调文字表述的局限性,洞庭湖的浩淼意象反衬认知的有限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