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论语六则原文及解析

论语六则原文及解析

时间:2025-11-24 18:34:28

论语六则原文及解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本文选取六则经典语录,涵盖修身、治学、处世等核心思想,附详细解析与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儒家智慧。

原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政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里仁第四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罕第九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理解,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值得。”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

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取,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被强迫改变。”

注释

说(yuè):通“悦”,愉快。

愠(yùn):恼怒。

温故:温习旧知识。

闻道:领悟真理。

乐之:以之为乐,指全身心投入。

三军:古代军队编制,泛指大军。

匹夫:普通百姓。

创作背景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这些语录多出自其晚年讲学,由弟子整理成书,反映其教育理念与人格追求。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每则独立成章,多用反问、对比增强说服力。

2. 语言简练含蓄,“不亦……乎”句式形成独特韵律。

3. 思想上强调学习乐趣、道德坚守与自我完善。

4. 艺术特色在于寓深刻哲理于日常对话,善用递进关系。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学而时习之”章展现儒家治学的三重境界:自我精进的愉悦、同道交流的欢欣、超然物外的胸襟。反问句式如层层涟漪,将修身之乐推向高潮。末句“不愠”二字尤见功夫,在平实中凸显君子风骨。

范文二

“三军可夺帅”以军事喻志节,形成强烈反差。短短十字中,“可”与“不可”的辩证,既体现儒家刚健精神,又暗含对乱世的批判。这种以日常语汇承载宏大命题的手法,正是《论语》历久弥新的关键。

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说(yuè)、愠(yùn)、愠、温故、闻道、三军、匹夫

文学常识

1.《论语》属语录体散文,四书之首

2. 孔子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意象意境

“朋自远方”象征精神共鸣,“夕死可矣”体现求道决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

答案:

(1)通“悦”,愉快

(2)温习旧知识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三人行”章体现怎样的学习态度?

答案:强调虚心向一切人学习,通过比较反省实现自我完善。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哲理。

答案:揭示认知的三个层次,指出真正掌握知识需要情感投入,对现代教育仍有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