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和鉴赏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24 08:45:01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与鉴赏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园诗代表作,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乡村访友的温馨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角度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

原文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备好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青翠的山峦在城外绵延。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和菜园,举杯畅谈农事桑麻。

约定等到重阳节那天,再来一起观赏菊花。

注释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黍"(shǔ)指黄米,古代主食。

:环绕。"绿树村边合"以动态描写展现村庄的宁静。

:窗户。"开轩"句体现田园生活的闲适。

桑麻:借指农事,化用陶渊明"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就菊花:赏菊。重阳节习俗,暗含隐逸之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期。开元年间,诗人屡试不第后选择归隐,与乡野友人交往密切。诗中"故人庄"或是真实存在的农家,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亲近自然的风尚。

作品解析

1. 结构: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受邀、赴约到离别约定,层次分明。

2. 语言:白描手法,"绿树""青山"等意象不加雕琢,却清新如画。

3. 思想:通过田园生活细节,表达对纯真人情的向往,与官场形成对比。

4. 艺术特色:尾联"就菊花"留白,余味悠长,体现含蓄的唐诗美学。

鉴赏范文

范文一:田园诗的空间构建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构建了三个层次的空间:近景的鸡黍餐桌、中景的绿树青山、远景的郭外斜峰。这种由内而外的空间延伸,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异曲同工。诗人用"合""斜"两个动词活化静态景物,使画面充满生命力。结尾的重阳之约,将时间维度融入空间叙事,形成完整的诗意闭环。

范文二:盛唐隐逸精神的缩影

此诗看似平淡,实则暗含深意。"把酒话桑麻"表面写农事闲谈,实则是诗人对政治话语的疏离。唐代隐逸诗人常以田园为精神避难所,孟浩然此处用"菊花"意象,既呼应陶渊明,又区别于王维的佛系隐居,展现独特的文人气质。清人沈德潜评其"语淡而味终不薄",正是对此类诗作的高度概括。

关于《过故人庄》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黍(shǔ)、轩(xuān)、圃(pǔ)、重阳(chóng yáng)

文学常识:孟浩然属山水田园诗派,与王维并称"王孟"

意象分析:鸡黍(待客之诚)、菊花(隐逸象征)、桑麻(农耕文明)

意境特点:平淡中见真趣,体现"清水出芙蓉"的盛唐诗歌美学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鸡黍:__________

(2)把酒桑麻:__________

答案:

(1)准备,备办

(2)谈论

解析:"具"在古诗中常作动词用,"话"需注意与现代汉语的语义差异。

二、主旨理解

题目:"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何体现田园诗特点?

答案:通过自然景物白描,展现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动词"合""斜"赋予静态景物动态美,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

解析:注意从炼字和意境两个层面作答。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过故人庄》与王维《渭川田家》的情感差异。

答案:孟诗侧重表现友情的温暖,语言更质朴;王诗"即此羡闲逸"直接抒发羡慕之情,带有更多士人情怀。

解析:同属田园诗,但孟浩然更贴近民间,王维更具文人视角。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妙处。

答案:以未来时态作结,既强化友情之深,又暗含隐逸之志。菊花意象双关,既指实景又象征高洁,体现唐诗含蓄蕴藉的特点。

解析:需结合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分析。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过故人庄》阐释"诗意栖居"的现代意义?

答案示例:诗中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诚质朴的人际关系,为现代人摆脱功利主义提供精神参照。重阳赏菊的约定,启示生活需要仪式感与审美情趣。

解析:古诗现代解读需注意避免过度阐释,紧扣文本核心意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