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养竹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养竹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篇咏物抒怀之作,通过描写竹子的生长习性,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文章以竹喻人,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展现了白居易早期散文的独特风格。
原文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
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牢固,牢固可以树立德行;竹子的本性正直,正直可以立身;竹子的心是空的,空可以体悟道理;竹子的节坚贞,坚贞可以立志。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们大多喜欢在庭院里种植竹子。
注释
竹似贤:将竹子比作贤人,运用拟人手法。
本固:根基牢固。"本"指竹子的根。
树德:树立德行。"树"作动词用。
体道:体悟道理。"体"有领悟、体会之意。
贞:坚贞、坚定。
庭实:庭院中的景物。"实"指实在的景物。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时白居易初入仕途,任秘书省校书郎。当时朝政腐败,官场黑暗,白居易以竹自喻,表达不同流合污的决心。文章反映了青年白居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高洁志趣。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总-分-总"模式,先提出观点,再分述理由,最后总结。
2. 语言简洁明快,善用排比句式,增强说理效果。
3. 思想深刻,通过竹子的四种特性,阐述君子应有的品格。
4. 艺术特色鲜明,托物言志,以竹喻人,体现了唐代咏物散文的特点。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养竹记》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托物言志。白居易抓住竹子的四种特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分别对应君子的四种品德。这种一一对应的写法,既突出了竹子的品格,又彰显了君子应有的修养。文章虽短,但层次分明,说理透彻,体现了白居易早期散文质朴中见深刻的风格特点。
范文二
从思想内涵看,《养竹记》反映了白居易早期的道德追求。文中"竹似贤"的设问,实际是作者的自问自答,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四个"以"字的运用,将竹子的自然属性与人的道德修养巧妙结合,显示出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对后世咏物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养竹记》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本(根)、树(树立)、体(领悟)、贞(坚贞)、庭实(庭院景物)
2. 文学常识:白居易早期散文代表作,咏物抒怀类文章
3. 知识要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排比句式的作用
4. 意象意境:竹子象征高洁品格,庭院象征修身环境
5. 艺术特色:语言简洁,说理透彻,寓意深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本固:__________
(2)体道:__________
答案:
(1)根基牢固
(2)领悟道理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问:《养竹记》通过描写竹子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通过描写竹子的四种特性,表达了君子应具备高尚品德的思想,寄托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解析:抓住"竹似贤"这一核心观点,分析四个"以"字句的内涵。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竹心空,空以体道"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双关手法,"空"既指竹子的空心特征,又暗指虚心求道的精神境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虚心的重要性。
解析:注意"空"字的多重含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养竹记》与《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不同点:《养竹记》侧重说理,语言质朴;《爱莲说》注重抒情,语言优美。
解析:从文体、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竹节贞,贞以立志"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坚守节操,坚定志向。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解析:结合现实生活,阐述古文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