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李贺小传》原文赏析

《李贺小传》原文赏析

时间:2025-09-19 09:19:01

《李贺小传》原文赏析

《李贺小传》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为诗人李贺所作的传记,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李贺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文章不仅展现了李贺的文学才华,还揭示了其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为读者理解李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背景。

原文

《李贺小传》

唐·李商隐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

韩愈、皇甫湜览其文,未信,

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

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

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亲为束发。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

七岁就能写诗文,名声震动京城。

韩愈、皇甫湜读到他的文章,不相信,

说:"如果是古人,我们或许不知道;

是今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到李贺家拜访,让他作诗,李贺提笔就写,

好像早就构思好了,题目是《高轩过》。

两人非常惊讶,亲自为他束发。

注释

1. 系出郑王后:李贺是唐高祖李渊叔父郑孝王李亮的后代。

2. 辞章:诗文。

3. 京邑:京城。

4. 韩愈、皇甫湜:唐代著名文学家。

5. 高轩过:高贵的车子来访,指韩愈等人来访。

6.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束发为髻,表示成年。

创作背景

李商隐写这篇小传时,李贺已经去世多年。李贺因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仕途受阻,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李商隐通过这篇小传,既表达了对这位天才诗人的惋惜,也记录了当时文坛对李贺的评价。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文章以时间为序,选取典型事例展现李贺的才华。

2. 语言简洁生动,"援笔辄就"四字生动表现了李贺的才思敏捷。

3. 通过韩愈等人的反应,侧面烘托李贺的文学天赋。

4. 结尾"亲为束发"的细节,表现了前辈文人对李贺的器重。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篇小传以凝练的笔法勾勒出李贺的文学形象。开篇交代李贺的家世背景,暗示其贵族身份与后来落魄命运的对比。重点记述李贺七岁能诗、惊动韩愈的轶事,通过典型事例展现其早慧与才华。韩愈等人"亲为束发"的细节,既表现了文坛前辈对后进的提携,也暗示了李贺后来命运多舛的悲剧性。全文不足百字,却生动传神,堪称传记文学的典范。

范文二

李商隐笔下的李贺形象充满传奇色彩。小传选取两个关键片段:一是七岁能诗,显示其天赋异禀;二是韩愈验证,证明其才华真实不虚。文中"援笔辄就"四字尤为精妙,既写出李贺才思敏捷,又暗示其创作如同神授。结尾处"亲为束发"的细节意味深长,既表现了韩愈等人的爱才之心,又为下文李贺因避讳不得举进士的遭遇埋下伏笔。全文虽短,却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情感内涵。

关于《李贺小传》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系出(出身)、京邑(京城)、援笔(提笔)、素构(预先构思)

2. 文学常识:李贺是唐代著名诗人,诗风奇崛险怪,被称为"诗鬼"

3. 知识要点:李贺因避父讳("晋"与"进"同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4. 意象意境:文中通过"高轩过"等意象,展现李贺的文学才华得到认可

5. 艺术特色:选材典型,语言简练,善用细节描写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系出:__________

(2)援笔:__________

答案:

(1)出身于

(2)提笔

解析:注意文言词语的准确含义,不能简单按现代汉语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这篇小传主要表现了李贺怎样的特点?

答案:主要表现李贺早慧多才、诗思敏捷的特点,以及他得到文坛前辈赏识的经历。

解析:要抓住文中对李贺才华的具体描写和他人反应的细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贺小传》与《五柳先生传》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是短小精悍的人物传记;不同点:《李贺小传》侧重客观记述,《五柳先生传》更多主观抒情。

解析:比较类题目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分析。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援笔辄就,如素构"的表达效果。

答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李贺才思敏捷、诗文创作一挥而就的特点。"如素构"的比喻更突出了其天赋异禀。

解析:赏析要抓住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李贺小传》,谈谈你对"天才与勤奋"关系的理解。

答案示例:李贺的案例说明,天才需要勤奋来发挥,但仅有勤奋未必能造就天才。社会对天才的认可与培养同样重要。

解析:拓展类题目要结合原文,又要有所发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