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与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与赏析

时间:2025-09-17 09:38:0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与赏析

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以咏物言志,通过描绘岩竹的坚韧品格,传递出不畏艰难、坚守本心的精神。本文将解析诗句内涵、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并附考试重点与鉴赏范文。

原文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根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松懈,

原本扎根在破裂的岩石缝隙中。

历经千万次磨折打击依然刚劲,

任凭你刮来东西南北的狂风。

注释

咬定:拟人手法,形容竹根如牙齿般紧扣山石。

破岩(pò yán):断裂的岩石,暗示生长环境恶劣。

坚劲(jiān jìng):双重含义,既指物理强度,又喻精神韧性。

任尔(rèn ěr):"随便你"的文言表达,体现蔑视困境的态度。

东西南北风:象征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

创作背景

乾隆年间,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目睹官场腐败,遂以竹自喻。其"扬州八怪"身份促使艺术风格突破传统,此诗作于辞官归隐前夕,借竹石抒发孤高傲骨。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两句写生存状态,后两句写抗争精神,形成"处境-态度"的递进关系。

2. 语言艺术:"咬"字动态传神,"任尔"口语入诗,打破格律束缚。

3. 思想内核:将儒家"穷且益坚"与道家"顺应自然"哲学熔于一炉。

4. 意象创新:颠覆传统文人竹的柔美形象,塑造战斗者姿态。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郑板桥的竹石意象具有划时代意义。传统咏竹诗多强调虚心劲节,此诗却突出"咬定"的进攻性。破岩与狂风构成双重压迫,而"还坚劲"三字如金石铿锵,形成声韵与意志的共振。诗人将仕途挫折转化为艺术张力,在清代题画诗中独树一帜。

范文二

末句"任尔东西南北风"蕴含深刻辩证法。表面看是消极承受,实则通过"不抵抗的抵抗"实现精神超越。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既来自诗人多年宦海沉浮的体悟,也暗合《周易》"巽为风"的卦象哲理。全诗二十八字却构建起完整的抗争美学体系。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注音:劲(jìng)不读jìn,尔(ěr)为古汉语第二人称

2. 文学常识:郑燮号板桥,诗书画"三绝",属扬州画派

3. 艺术手法:拟人、象征、白描的综合运用

4. 思想主旨:逆境中坚守理想的人格宣言

5. 意象演变:竹在中国文学中的品格象征史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立根原在破岩中 原:__________

(2)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__________

答案:

(1)本来

(2)任凭

二、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炼字艺术

答案:"千""万"极言磨难之多,"还"字转折强调韧性,"坚劲"双声词增强音韵力度。数字与动词的配合,形成层层递进的抗争效果。

三、比较阅读

题目:比较《竹石》与于谦《石灰吟》的托物言志差异

答案:郑诗突出被动环境中的主动坚守,于诗强调主动牺牲的奉献精神。前者用"任尔"体现傲骨,后者用"全不怕"彰显决绝,同属咏物诗的不同精神向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