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以天道运行喻示人生进取精神,成为中华文化中砥砺品格的经典箴言。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维度解析其深刻内涵。
原文
《周易·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天道运行刚健不息,君子处世应效法天道,不断自我奋发。
大地气势宽厚和顺,君子为人应效法大地,以深厚德行承载万物。
注释
【天行健】"行"读xíng,指宇宙运行规律;"健"为刚健不息之态。
【自强不息】"强"读qiǎng,意为勉力、奋进;"息"指停止。
【地势坤】"坤"为八卦之一,象征大地柔顺包容的特性。
【厚德载物】"载"读zài,承载之意;体现儒家"德合无疆"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周易》成书于西周初期,相传为周文王演卦而作。当时社会正经历商周鼎革,先民通过观察自然规律,提炼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两句出自《象传》,是对乾、坤两卦的阐释。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对仗形式,乾卦与坤卦、天象与地象形成完整呼应。
2. "健"与"坤"的意象选择极具代表性,刚柔相济体现辩证思维。
3. "君子"作为主体,将自然法则转化为道德要求,凸显实践理性。
4. 动词"行""载"的运用,使静态哲理具有动态生命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刚柔并济的处世智慧
这两句箴言构建了完整的君子人格范式。前句以天体运行永不疲倦的特性,强调进取精神的重要性;后句以大地包容万物的胸怀,阐明德行修养的根本。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自强是内在动力,厚德是外在表现。这种辩证思维深刻影响了后世"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亦可追溯至此。
范文二:天人合一的哲学表达
文句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现象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观察天体运行得出"健"的认知,推演出"自强"的人生准则;体察大地特性提炼"坤"的概念,转化为"厚德"的道德要求。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跃迁,体现了先秦哲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认知方式,为儒家"天人感应"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行(xíng)、强(qiǎng)、坤(kūn)、载(zài)
2. 文学常识:出自《周易·象传》,属"十翼"组成部分
3. 思想内涵: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道德观
4. 艺术特色:比兴手法、对偶句式、意象凝练
5. 后世影响: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直接来源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行:__________
(2)载物:__________
答案:
(1)宇宙运行规律
(2)承载万物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天行健"与"地势坤"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答案:体现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既强调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注重包容万物的胸怀,构成完整的处世智慧。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周易》此句与《论语》"士不可不弘毅"在思想上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强调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不同点在于《周易》从自然规律推演人生哲理,更具形上色彩,《论语》则直接提出道德要求,更重实践品格。
四、名句赏析
题目:赏析"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通过"天行健"的自然现象起兴,用"以"字将天道与人道相联系,"不息"二字以否定形式强化肯定意义,使哲理表述既形象生动又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