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与赏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与赏析

时间:2025-09-17 10:00:0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与赏析

本文解析《孟子》中的经典名句,探讨儒家仁爱思想的核心内涵。读者将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创作背景及现实启示。

原文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

关爱他人的人,人们也会长久地关爱他;

尊敬他人的人,人们也会长久地尊敬他。

注释

【恒】长久、始终。读作héng,表持续状态。

【爱】儒家核心概念,指发自内心的仁爱之情。

【敬】尊重与礼待,体现人际交往的伦理准则。

句式采用因果对仗,"者...之"结构强调行为与反馈的必然联系。

创作背景

战国中期社会动荡,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此句出自与弟子讨论人际关系的对话,针对当时"上下交征利"的社会现象提出道德解决方案。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并列复句形成镜像关系,前因后果的逻辑链条严密。

2. 语言特色:单字动词"爱""敬"精准凝练,副词"恒"强化时间维度。

3. 思想内核:揭示儒家"推己及人"的伦理观,建立道德行为的良性循环机制。

4. 艺术手法:运用顶针修辞,使哲理表述具有韵律感和记忆点。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句话构建了儒家伦理的互动模型。孟子将人际关系比作回声山谷,道德行为必然产生相应回响。"恒"字尤为关键,不仅指时间上的延续性,更暗示这种互动符合天道规律。在战火频仍的时代,这种思想为重建社会信任提供了理论基础。

范文二

十二字箴言蕴含深刻的处世智慧。前句侧重情感共鸣,后句强调礼仪规范,二者构成完整的道德实践体系。孟子刻意省略主语,暗示该法则适用于所有社会角色。这种超越时空的普适性,使其成为东方文明的精神密码。

关于《孟子》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出自《孟子·离娄下》,属语录体散文,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

【关键字词】"恒"读héng;"者...之"为判断句式;"爱""敬"属互文见义。

【思想要点】体现"仁者爱人"的儒家核心思想,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现实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提供古典理论资源。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恒:__________

(2)者:__________

答案:

(1)长久、始终

(2)...的人(代词)

二、主旨理解

问: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

答:揭示了道德行为具有交互性,强调主体能动性在人际关系中的核心作用。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本句思想的异同

答案:同属儒家推己及人思想;本句更强调积极作为与良性循环,《论语》侧重消极规避。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这句话分析网络暴力现象?

答案示例:网络匿名性破坏"爱敬相报"的伦理机制,需重建道德行为的可追溯性。

相关文章: